曹錕對這些事情當然是知道的,但是他卻是有著很不好的預感,以他和國民軍交手的經驗來看,國民軍絕對不是那種隨便亂來你的軍隊,而對面坐鎮皖南的乃是國民軍第二軍軍長馬成,曹錕對馬成雖然看不太起,覺得此人能力有限,真正能夠讓他當對手的也只有國民軍里頭的沈綱了。但是此人一直都是陳敬云的心腹,能夠一直被陳敬云委以重任沒有點本事自然是不行的。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只派了兩個師進軍安徽,怎么看都像是敗筆,這些少的部分要拿下合肥乃至安徽威脅到江北是不可能的,單憑一個第三師就能夠把他們擋下來,所以曹錕就猜著,絕對不止兩個師。
但是自從八月五號國民軍發起渡江戰役開始,到現在已經是八月七號了,差不多三天過去了,前線部隊中部署在安慶方向的安徽省陸軍第二師已經連續潰退三十里,懷寧縣已經丟失,正準備撤往桐城,兵力雖然損失的不多,保存了大部分主力撤退,但是任舊沒有摸清楚從安慶方向出擊的敵軍到底有多少,只是說有很多,到目前為止只確定了國民軍第六師的番號,是否有更多的部隊還不清楚。而第三師獨立旅也已經從雍南撤離,雍南太過于靠近長江,而且是平原地帶,不適合進行防守,獨立旅本來也沒打算在長江沿岸進行防守,主要就是防止國民軍小規模渡江偷襲和監視而已,一旦遇上國民軍主力渡江,獨立旅就會立馬撤往巢湖一帶,利用那邊的丘陵地形進行防守。
而在巢湖,已經事先部署了安徽省陸軍第三師,預先構筑了相關的防線,獨立旅一撤回巢湖,就能夠以獨立旅為核心,安徽省陸軍第三師為輔,進行堅守。按照曹錕自身的預計,事先構筑了防線,并且還有地形優勢,用這一萬五千左右的兵力抵擋國民軍一個師是輕而易舉的,哪怕是對上國民軍兩個師也能堅持下去。
獨立旅撤退過程中,也只接觸到了國民軍第九師相關番號的部隊,派出去的騎兵營由于損失慘重,并沒有查探到相關的情報。
所以第三天了,曹錕依舊沒有能夠得到前方到底有多少國民軍渡江進攻的消息,處于謹慎,他還是向馮國璋進行了求援,請求其派遣駐扎滁州的唐天喜第十師西進,配合自身的第三師進行作戰。可是曹錕他謹慎,馮國璋也謹慎,所以拒絕了曹錕的請求,稱局勢不明,不可輕動預備隊。
如此情況下,曹錕一方面是命令安徽省陸軍第二師撤往桐城后,務必建立新防線,并且從合肥派遣第六旅向舒城一帶行軍,準備對安徽省陸軍第二師進行增援。而在巢湖方向他則是不太擔心,巢湖有個獨立旅和安徽省陸軍第三師,兵力不弱,國民軍要拿下來的話哪怕是幾個師圍攻也要一段時間。
曹錕和馮國璋等前線將領們不確定國民軍的在皖南投入了多少部隊,遠在北京的袁世凱也不敢輕動,除了催促第二十師和第二十三師加快南下外,也是命令湖北的段芝貴采取相關的行動,命令他派遣一部東進威脅九江,進而威脅南昌,甚至沿江南下切斷國民軍的安慶方向軍隊的退路。除此之外,段芝貴還派遣了第六師之第十一旅準備進入四川境內,唐繼堯雖然在四川損失慘重,但是也相繼打下了好幾個重要地區,第六軍的兵鋒已經威脅到重慶了,而按照現在這勢頭發展下去,如果北洋軍不親自進入四川抵擋滇軍的話,重慶很快就會被滇軍占據,甚至成都也會被滇軍占據,那時候四川局勢可就不妙了。為此段芝貴早在七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派遣第十一旅進入重慶,有第十一旅和重慶內的其他四川小軍閥的部隊,滇軍要拿下重慶的難度是很大的。
四川,湖南,湖北等幾個省的行動只是次要方向,不會對雙方的整體布局造成很大的影響,北洋軍和國民軍決定勝負的地區任舊是蘇南和皖南地區。
而這場關系到雙方生死的大戰從一爆發開始就已經是規模宏大,前三天內國民軍就已經投入了四個師以上的陸軍,十余艘軍艦和大部分的空軍,如此規模龐大的兵力調動不是其他省份可以相比的。現在北洋軍之所以沒有發現國民軍在安徽地區投入了這么多的陸軍,那是因為現在投入前線作戰的只有國民軍第六師和第九師而已,后續渡江的第五師、第八師、第五混成旅乃至第九師的炮兵團都還在進行緊急渡江當中。
第一天,第九師的三個步兵團輕裝渡江后,到第二天,第二座浮橋架設成功,這座浮橋比第一座浮橋要大的多,并且能夠承受重武器裝備的過江,很快,第九師的炮兵團以及大批輜重第一個渡江。第九師的炮兵團在第二條浮橋渡江的時候,國民軍的工兵們并沒有停下來,而是馬不停蹄的修建第三條規模更大浮橋。
第二軍部隊的渡江一直持續了三天之久,而第九師在所屬第九炮兵團渡江之后的,就根據第二軍指揮部命令向前推進,目標直指巢湖!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