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清。
我們在看別人時,很容易發現問題出在哪里,但輪到自已時,就不那么容易了。
上一章的友友都被欺負得走投無路了,還堅持認為自已是在讓好事,可以消業,固守自已的價值觀,這一下子就把我給氣到了。
不過她真的是非常善良,哪怕我都急眼了,她談之間還是和和氣氣的。
自已都過成那樣了,還執著地給我發紅包。
“一直”兩個字打錯了,其實是想說“意識”。
善是善,但讓自已的內心倍感煎熬,就是修行不到位的地方。
起情緒的點,就是我們要修行的點。
自已的問題自已修。
她的問題要她自已修,那么我起情緒了,也要我自已修。
我在意識到自已起情緒時,馬上便開始反思我生氣的原因。
但當局者迷,我當時想了好幾天也沒想明白。
友友們的留,我是隨緣回復的。
如果點了一次兩次三次還不接受,我一般就不回復了。
緣分沒到,強求不了。
每個人都有自已的路要走,自已修到什么程度是自已的事。
一切都是因果,自已為自已的行為負責。
起情緒,是因為有貪念、有執著。
在隨緣回復這件事情上,既不涉及到功德,又不涉及到利益,那我到底貪在了哪里?
我為什么非要強迫這位友友改變呢?
執著的點我能找到,因為我認為好人應該有好報。
如果一個人心眼不正,那他沒得善果很正常。
但明明是“好心”的人,最終卻沒得到個好報,這多冤枉!
雖然我找到了執著的點,但我當時以為,人總要有自已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堅持好人有好報沒有問題啊!
因為沒能挖掘出執著的原因,所以就沒能想明白自已到底貪在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