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重生之似水流年 > 第29章 盤古開天(一)

                第29章 盤古開天(一)

                把校園音樂節,生生搞成了公司的新聞發布會,這絕對是頭一次見。

                而且,這個發布會是如此特別,如此魔幻。

                怎么說呢?

                前面的搖滾表演,還有那段像西方脫口秀一樣的開場和鋪墊,也許正中年輕人的下懷。

                不過,對于成年人來說,著實有點過于浮躁。

                可是,如果套用年輕人的價值觀和行為表現,又不是那么不能接收。

                反正就是,說不上來的感覺。

                至于后面那段關于三石公司的宣,倒是頗得成年人的喜歡和認可。

                卻是反過來了,年輕人又會認為有些過于老派。

                這不就……

                夾生了嗎?

                好像誰都討好了,又好像有點那么不完美。

                當五個小伙伴結束宣下臺,記者馬上圍了上來,各種五花八門的問題接踵而至,話筒都能懟到臉上。

                于是,齊磊急中生智,向某個方向一指,“下一個大新聞!!”

                “這么出息的兒子是怎么養成的,請去采訪幾個爹!”

                幾個爹一聽,臉都綠了。

                徐文良本能地調頭就想躲,可是唐成剛卻一把拽住徐文良的胳膊,牢牢的就給他摁那兒了。

                記者們眨眼而至,話筒就懟上來了,齊國君、唐成剛不著痕跡地往邊上退了半步,倒成了徐文良首當其沖。

                就見徐爸臉色青一陣色一陣,既緊張,又無語。

                突然神來之筆,“尚北是魚米之鄉,大家可以到尚北走走看看,投資旅游!”

                “另外,尚北農產品可以在京城、魔都等地的北方大超市買到,歡迎大家嘗嘗我們黑土地的味道!”

                記者:“……”

                可算找著根兒了。

                老的和小的一個品性:上來就打廣告的呢!?

                可是,也就這么一句話,播出去之后,徐文良那些又是述職,又是調離的危機,便化于無形了。

                ……

                ——————

                齊磊和小伙伴們已經悄然逃離,和張洋、寇仲琪,還有李玟玟等人匯合,遠遠地看著幾個爹被圍,偷笑不止。

                “有爹真好,關鍵時刻還能擋一擋!”

                唐小奕則是乖張,“打賭!老唐肯定也得打廣告。”

                沒人和他賭,因為這是肯定的。

                你以為齊磊《今日說法》上打廣告跟誰學的?

                當年,唐爸塑料廠剛接手,尚北電視臺本來要做一期下崗安置專題的節目。

                結果,老唐生生給整成了大型廣告現場,所有塑料廠職工面對鏡頭都得來一句,“藍光膜,那真是好棚膜!”

                所以,這都是有根源的。

                “上哪兒去啊?”吳小賤剛發問,就見前方黑壓壓一片。

                齊磊看去,登時一垮,“這回跑不了了。”

                那可不跑不了了,董北國、廖凡義、陳興福,還有張路臣等等,一個個殺氣騰騰的瞪著他,一副可抓著你的架勢。

                董大校長皮笑肉不笑,“這是....準備上哪兒去啊?”

                齊磊靈機一動,“正要找您去呢啊!”

                董北國心說,這還差不多!

                “走吧,趕緊給他們解釋解釋,否則這幾位都想把你解剖了!”

                這是實話,齊磊的這次危機公關,堪稱一次非典型案例。

                啥叫非典型案例?

                就是偶然現象,一切都太反常了。

                可是,偏偏齊磊早就胸有成竹。這就值得研究了。

                齊磊知道今天是逃不過去了,必須給他們一個解釋。

                看見傻龍正好出現在場地外圍,“傻龍,過來!!”

                張顯龍一看大校長和幾個教授都在,屁顛屁顛地跑過來,“什么事啊?”

                齊磊,“把雛鷹班的都叫到新聞系教室。”

                張顯龍,“……”

                齊磊則是回頭對董北國等人賠笑,“一次解決,省著我和他們還得再絮叨一遍。”

                幾個老人家才不管你絮叨不絮叨,“趕緊的!”

                這幾天都把他們難出毛病了。

                要不也不能這么急,主要是全過程他們都是親眼看著的。

                可是,親眼看著都沒看懂,就有點過分了。

                打擊有點大。

                半個小時之后。

                新聞系2號教室,在校的雛鷹班成員全員到齊,再加上一幫老頭兒,大眼瞪小眼兒地瞅著齊磊。

                好吧,還有張洋、李玟玟,徐小倩他們這些不相干的,以及脫離苦海的五個爹也來湊熱鬧。

                當然,連盯著音樂節的周小晗都被拉了回來。

                此時,外面隱隱還能聽到音樂節的歌舞歡騰,廖凡義卻有點等的不耐煩了。

                “可以開始了吧?”

                齊磊呲牙一笑,“別急。”

                看向雛鷹班的幾個大一新生,“講幾個傳播學理論哈,一會兒用得著。”

                “第一個,兩極傳播和意見領袖。”

                廖凡義想吐血,都等著呢,你在這講基礎理論?

                剛要阻止,卻是董北國來了句,“也,也挺好!”

                “對一眾學生訓誡,都認真聽哈!學過的也鞏固一下。”

                廖凡義翻了白眼兒,是您老想先了解一下吧?

                幾個爹倒是沒什么,感覺挺神奇的。

                齊國君知道齊磊當了輔導員,可是對這個沒什么概念,畢竟他又沒上過大學。

                結果今天一看,我兒子都能給人講課了?

                所以,幾個爹聽的也很認真。

                然后就....就三觀崩了。

                是的,傳播學是很容易崩三觀的,因為很多常識一樣的“我們以為”,可是從學術的角度來說,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兒。

                就比如說,兩極傳播,這是傳播學的一個基礎概念,不管是日常考試還是考研,一個議程設置,一個兩極傳播,幾乎必考。

                而它的定義就是顛覆普通人認知的。

                那就是:

                普通人都認為自己是從媒體,也就是傳播媒介直接接收信息。

                一個新聞,媒體報道出來,我看到了就接收了。

                其實,于大多數人來說,不是!

                就像齊磊對柳紀向說的,“他連信息傳播的流程都沒搞清楚。”

                實際情況是:信息不是從媒介直接到受眾群體,要通過一個“中介”。

                這個中介就是——意見領袖。

                既可以清晰領會解讀媒介的信息,又可以讓受眾信服以及傳達信息的中間人。

                也就是:媒介——意見領袖——受眾。

                打個比方,《流年》在月票榜、銷售榜排名靠前,這就是這個媒介向書友榜單推薦了這本書,傳遞了一個信息:“好書!趕緊看!!”

                可是,大多數書友對榜單的真實性是存在疑問的,再加上主觀上的因素,“好不好看,得我自己說了算,推薦的爛書居多。”

                人們更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不是媒介推薦。

                也就是,大多數書友不信任,而要自己去驗證。

                但是,書友驗證的過程,大多數人不是直接點開內容去品讀,太浪費時間。

                第一反應是,看是否精品、榮耀值多少、出圈指數多少,、綜合評分多少,然后書評區的書友評價如何。

                那么這些數據,以及書評區一篇中肯、客觀的帖子,就成為了中間人。

                這些東西,比的榜單更有說服力,這就是意見領袖。

                兩極傳播認為,信息根本就不是從媒介到受眾,而是從一極傳播到另一極。

                也就是,從媒介到意見領袖,再從意見領袖傳播到受眾。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包括央媽在內的很多官媒新聞,普通人都看不懂,誰會見了誰,上面發了哪哪文件,看了半天,也不理解。

                最后得出結論——無趣,導致很多人都不看央媽新聞。

                其實,即便用通俗能懂的方式報道,傳播效果也都差不多。

                可是,別擔心,央媽的新聞是肯定能傳到你身上的。

                是要通過意見領袖去解讀,轉化成普通人能懂的形勢,最后到達受眾。

                齊磊大概地解釋了一遍,“至于為什么會出現意見領袖?為什么意見領袖比直接傳播效果好?這涉及到第三人理論,一會兒再說。”

                “啥叫第三人理論?”

                寇仲琪是個急性子,你別一會兒再說啊,現在就說!

                廖凡義在底下聽的實在是煩,你先給我分析案例不行嗎?還得讓我在這聽理論基礎?

                寇仲琪一發問,廖凡義突然來了一句,“董校長是個好人。”

                董北國一愣,怎么扯我這來了,皺眉假意呵斥,“少拍馬屁!”

                大伙兒登時低聲一笑,緩解了一下氣氛。

                結果,齊磊和陳姥爺一聽廖凡義這句,就明白廖凡義在干什么。

                兩人登時交換了一個眼神兒,然后起身出了教室。

                就站在教室門口,開始交談,“董校長真是個好人啊!”

                屋里的董北國一挑眉,突然感覺這個馬屁更中聽呢?

                無語苦笑,“你們這幫人啊,瞎夸什么夸?”

                已經不是馬屁,而是界定為“夸講”了。

                大伙兒又笑,也看得出來,董校長和之前對廖凡義的態度明顯不同了。

                然后,就見齊磊和陳姥爺回到教室,和廖凡義三個人一攤手,“這就是第三人效果!”

                董北國:“……”

                沒懂!!

                其他人也沒懂。

                沒懂就對了,有了前面這個小實驗,一說就懂了。

                陳姥爺干脆幫齊磊上課,“這么說吧,如果說媒體是第一人,受眾是第二人!”

                “董校,你是不是覺得,信息傳播最高效的渠道是從媒體到受眾?,也就是從第一人到第二人?”

                董北國點頭,“那肯定啊!”

                陳姥爺,“不是!”

                董北國,“不是?”

                “對!不是!”陳姥爺道,“這只是一種錯覺,就像兩極傳播里說的一樣。”

                “事實是,當第二人受眾接受第一人媒體信息的時候,總是帶著懷疑態度。”

                “也總是認為自己是最清醒的,而別的受眾遠沒有自己認識的清晰、理解的全面。所以,信息的影響一定是別人比自己大。”

                “也就是說,只有少部分人(第二人)會從第一人獲取有效信息。”

                這時,張路臣開口了,“這是個心理學效應,根源在于人都是想聽到真話的,也就是真實的評價,可又在潛意識里想得到夸獎。”

                “所以,當別人(第一人)當面夸獎你的時候,你(第二人)潛意識里,會懷疑這是不是真話。”

                “就像廖老師夸董校,董校第一反應就是這是拍馬屁,不是真話。可是,董校喜歡這樣的夸獎。”

                “于是,當齊磊和陳教授(第三人)夸講的時候,你認定這是真話,因為他們是在你不在場的情況下做出的評價。”

                “這就是第三人理論,既滿足了聽真話的需求,又滿足了被夸獎的需求。”

                “應用到社會傳播的時候,就是媒介(第一人)向你(第二人)傳播一個信息的時候。”

                “你也天然的會懷疑第一人的動機、真偽,甚至你對信息已經做出判斷,也會存在是否正確、是否符合群體認知的潛意識不確定。”

                “這個時候,就需要第三個人來佐證第一人的信息,以及你的判斷。”

                “這也是為什么會出再兩極傳播的原因,更是為什么意見領袖會成為中間人的原因。因為,意見領袖就是第三人!”

                “可以同時滿足真話和夸獎的需求。”

                眾人紛紛點頭,要是張路臣直接說理論,可以模棱兩可,但是有了前面的小實驗,就好理解得多了。

                就是董北國臉上有點掛不住,“我才不愿意你們夸我呢!”

                大伙也不說破,嘴硬罷了。

                這時,張路臣繼續道:

                “第三人!才是左右信息導向的關鍵。”

                “再說直白些,我們日常信息的接收,其實都是被第三人左右的。”

                同樣是的例子,讀者不相信榜單,卻要從榜單上得到書籍的信息,再通過第三人,決定是否

                而這個時候,做為第三人的數據和書評,就會左右讀者的取向,以及判斷。

                是不是很不服氣?

                我看什么,什么好看。我做主,別人左右不了。

                可實際上:

                一本數據漂亮、又是白金作者,書評都是深度解析、贊賞的書,在開始閱讀之前,你就會留下潛意識,即便有不如意的地方,你也會認為這都是個別段落,過了這段還有驚喜,畢竟那么多人說好。

                可是,一本數據慘淡,普通作者,書評都是罵,別說會不會打開看,就算看了,也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一個毒點,“果然不太行,走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是少數個案,大多數好東西,真的怕埋的深。

                (所以,月票呢?書評呢?)

                ……

                ————————

                “這……”

                張路臣的解釋一出,不但幾個大一學生有點接收不了,連看熱鬧的唐成剛等人也有點愣。

                “我...能提個問題嗎?”

                唐成剛忍不住了,他一向認為自己是一個有主見的人,畢竟也算是成功人士了。

                可現在你告訴我,我其實沒有主見?我被第三人左右了?

                “這個東西不盡然吧?怎么感覺…不太真實呢?”

                這回卻是齊磊開口了,“唐爸,你還記得導致你收購藥廠的那次家宴嗎?”

                唐成剛愣住,“記....記得啊?”

                齊磊,“藥廠有許可證和藥方、塑料廠的技術沒有壁壘優勢、尚北大米的加工,這些信息,您本來都是知道的。可是,習慣的性思維方式讓您把這些信息都過濾掉了。”

                “直到,我幫您把這些信息重新串聯,排列組合之后,您馬上就做出了與原本截然不同的判斷!”

                唐成剛:“……”

                齊磊,“我...就是那個第三人。”

                唐成剛:“!!!”

                齊磊,“人是無法有效處理所有信息的,人也是天然的追求高效率的。”

                “所以,本能讓我們武斷的處理大多數信息,每個人都離不開第三人!”

                “就拿唐爸你來說吧,在商業行為上,您確實可以排斥第三人,很難被第三人左右。可是,在其它方面,你做不到全知全覺。”

                唐成剛有點傻眼,“這....”

                張路臣此時道,“人的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可是試問千古,也就兩個半。”

                “我們絕大多數人,以為了解自己,其實只能算是一知半解。很多時候,只不過是在應和第三人的觀點。”

                “不過……”安慰道,“第三人效應只要你知道了,以后再遇到信息判斷的問題,會警覺,不容易再被第三人左右思想。”

                “這是有科學依舊的。”

                這話一出,大伙兒松了口氣。

                嗯,誰都想要自由意志,誰都不想被別人左右思維。

                張路臣看著齊磊,“說正題吧!”

                “你在今日說法的反常表現,我們大概能理解,滿足了觀眾的使用與滿足”

                見幾個大一新生,還有外行,都迷惑。

                “舉個例子吧,我們每天都要吃飯,這就是使用,對食物的需求。”

                “今天晚上我想吃肉,可是晚餐你卻只給了我一份清炒蔬菜,我沒有得到滿足,必然就不高興。可是,你要給了我一份肉,那就是滿足了。”

                “在信息獲取上,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從一個社會名流身上,能得到什么使用體驗?”

                “無非就是榜樣力量、財富經驗、私人八卦的娛樂性,這些而已。”

                “可是,那一期今日說法,齊磊給公眾的不僅僅是一份普通的肉,而是龍肉!”

                “大大超出了公眾的使用預期,滿足感更強。”

                張路臣看向齊磊,“可是,我們不太明白的是,那些為你發聲的第三人,是你安排的?”

                “還有,你一直不對打人事件做正面回應,就是為了今天?”

                卻見齊磊笑了,“張伯伯,您說的對,但不全對。”

                張路臣一怔,“怎么講?”

                齊磊,“首先,我沒找人給我洗白,網絡上那些帖子都是自發的。”

                “這是第三人效應的主動效能。”

                “????”

                “????”

                這回輪到一幫老學究懵了,“主動效能?第三人效應可沒有主動一說吧?”

                齊磊,“人在極度好奇,又對自身判斷被孤立的時候,會主動尋找第三人佐證。”

                “這種訴求會極其強烈,從而主動去尋找第三人。”

                “這是網絡時代第三人效應的一大特點!”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

                現在打開書評區,你會看到一些“見習”讀者,也就是看盜版的讀者,在書評區對某一個點強烈吐槽。

                他不愿意為看書花一分錢,卻為了能抒發不滿和詆毀,愿意花幾塊錢達到發的門坎兒,中間還要跨越好幾個app……

                看書都不花錢,可是為了發可以花錢,這就是主動性。

                這樣的人,因為盜版不能評論,也看不到書評區的各種論點,所以觀點極度孤立,也就是他看不到同類,就更找不到相同觀點去附和。

                于是…跨越千山萬水,也必須得找到一個第三人。

                其實這也是齊磊為什么對柳紀向說,王晨一出來,他就輸定了的原因。

                原本暢想是第一人,它只是一個信息的源頭。可是,王晨跳出來,暢想就變成了第三人。

                而做為意見領袖,是很危險的。

                你發表意見,就得要承受公眾的評判,意見是否公允,經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注意,無論是大事還是小情,能立得住的意見領袖,其實是極少數符合大眾思維的人。

                大多數意見領袖,都死了。

                當齊磊《今日說法》的形象一出來,公眾開始好奇,開始懷疑,那么就會主動去尋找對立觀點的第三人。

                也就是與暢想不一樣的第三人。

                而這個過程一定發生在網絡,因為三石在國內網絡是有基礎的。

                相當一部分網民是通過三石網吧上網,更多的網民是《傳奇》的玩家,也是30游戲交易的受益者,他們對三石是有天然好感的。

                有好感,就不愿意將三石和有關聯的人往惡的方向揣測。

                除非是真的事實,否則,這種向好的訴求就一定要有宣泄口,也就是第三人。

                那些正面評價齊磊的貼子,就算寧站長,還有二中的同學不發出來,也會有其他人去挖掘展示。

                而且,必然會被看到,必然成為意見領袖,必然大熱。

                說句題外話,這其實也是公知必死的原因。

                公知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影響輿論,可是觀點經不起時間的推敲,也不符合大多數公眾的主觀判斷,于是就會主動尋找第三人意見領袖去摧毀公知論。

                所以,誰也跑不了,早晚全被挖出來。

                帶入到暢想、柳紀向、王晨.....

                這也是齊磊這個小心眼兒的為什么不回應,不痛打落水狗。

                別急,王晨死定了,暢想也肯定是一屁股屎。

                公眾會自己把他們挖出來,效果比齊磊自己回應還好。

                打的更疼!

                至于....目前的網絡影響夠不夠大,能不能一夜之間反轉傳統輿論?

                這就是外行人的錯誤邏輯了,信息傳播,在很多特定的情況下,不是看媒介的大小的。

                香港一家不知名的小報,只要爆出一個重量級的明星八卦,一瞬間就會港澳臺內地全覆蓋。

                和媒介大小沒關系,媒體是有嗅覺的,而公眾是有人際傳播的慣性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