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殿內,寧明歌順利見到了金光寺的庫頭。
金光寺常年在附近對貧苦人家施粥、布施,接濟貧困或生病的平民。
寧明歌前世最困頓的那幾年,曾得到金光寺的幫助。
在發跡之后,她常常來寺廟中添香油錢,和這里的師傅熟悉之后,認識了金光寺的庫頭,因此知道了金光寺的長生庫。
寧明歌開門見山道:我丈夫在外行走,遇到了難過的坎,需要錢財周轉,想要向寺里尋求幫助,還請師傅幫幫忙!
金光寺的庫頭法號常悟,他見面前的女香客衣著華麗,應當是出身富貴。
便沒有細問她點名找自己一事。
想來是有認識的香客,口口相傳知道了自己的法號。
常悟師傅:香客可要想清楚,質庫雖不比印子錢,但同順天市面上的典當行一樣,也要收取一定利息。
長生庫,系寺院集合香客捐贈的金錢,貸與他人生息,供養一代代的佛門三寶。
有些香客誤以為長生庫的抵押、質貸不收取費用,那都是誤會。
寧明歌:我是打聽清楚才來的,自然是知道貴寺的規矩。
常悟:請問這位香客,你要質押何物
寧明歌打開面前捧著的盒子,露出里面一整箱的珍珠。
常悟作為金光寺的庫頭,自然擅長分辨東西的貴賤。
面前的這一盒珍珠,想必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上品珍珠。
珍珠與硨磲同源,也可以算作佛門七寶。
這一盒子珍珠,用來供奉佛祖,乃上上佳品。
常悟這個時候少了幾分僧人面目,拿出庫頭的圓滑樣子,香客不妨開個價吧!
寧明歌:這珍珠估價在三萬兩左右,我想從貴寺的長生庫中挑選一樣等價的物品。
金光寺建寺兩百余年,長生庫中堆積了不少古玩字畫,常有香客前來置換,寧明歌的要求在常悟看來自無不可。
常悟領著寧明歌來到長生庫的院落中,遇到另一位僧人,領著石正溪、梁懷之兩個熟人。
常悟招呼到:監院師叔!
監院:常悟,我身后這兩位,一位是梁國公家的公子,一位是五城兵馬司總指揮家的石公子。他們二人對我寺長生庫的東西感興趣,今日特地前來挑選一兩幅字畫。
監院是方丈的助手之一,往日里負責應付朝廷相關事宜。
常悟正對著石正溪二人行禮,石正溪卻略過他對著寧明歌擠眉弄眼道:好巧啊,在這里也能遇到。
寧明歌臉色難看。
這石正溪真像是塊狗皮膏藥,怎么都甩不掉!
常悟意外地看著雙方。
隨即在眾人的目光中打開了金光寺的長生庫,這里與一般當鋪結構并無不同。
寧明歌將手上的珍珠推進柜臺,常悟坐在里面仔細檢查珍珠的成色之后,轉身進入后面的庫房。
很快他捧著兩個摞在一起的木箱子出來。
常悟:這是一座高五寸的白玉佛像,與你的那一盒珍珠估價差不多。
寧明歌盯著另一個箱子,顯然對這一尊佛像并不滿意。
常悟打開木箱子,里面是一尊破破爛爛的泥塑雕像,已經看不清五官,這是我寺高僧玄德開光的佛像,在他圓寂之前,這尊佛像曾陪他度過幾十年的時光。
若香客您要請一尊佛像,這一座更適合一些。
石正溪悄悄拉過梁懷之,壓低聲音道:搞了半天寧明歌還是搞得燒香拜佛那一套,和我娘一樣!
梁懷之不信寧明歌奔走幾十里出城,就為了替梁靖燒香、拜佛、求平安。
她那一匣子珍珠,是用來替梁靖疏通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