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大魏芳華 > 第七百九十八章 直奔主題

                第七百九十八章 直奔主題

                秦亮在襄陽停留了不到三天,便帶著中壘營將士、出城南下了。

                前鋒軍、以及大量荊州屯兵,早已提前出發;目前的前鋒大將,乃中堅營左校尉潘忠。

                秦亮的心里話、潘忠的治軍打仗水平都非常一般;但是潘忠有個特點,非常聽秦亮的話,對于軍令能執行得一絲不茍!譬如伐蜀時的涪縣白虎山之戰,秦亮叫他用騎兵精銳、從敵軍列隊步陣的正面沖擊,他便沒有半點質疑,并且也未陰奉陽違、而是認真地執行了軍令。

                大軍穿過峴山山脈之間的大谷,立刻就向西側的大路行進,漸漸遠離了漢水。

                有名的峴山、就在襄陽城南邊不遠。從傳說伏羲葬身之處開始,峴山便有大量名人留下足跡;諸葛亮躬耕于南陽的隆中,也在峴山的西脈中,魏朝時屬于襄陽、但漢末建制屬于南陽。因此秦亮過峴山時,忽然有個猜測,武侯從一開始就根本不想種地、而有一展抱負之心,否則怎么選這么個名山?就好像去鐘南山隱居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隱士。

                襄陽之所以漸漸被世人重視起來,正因它是溝通南北的重要通道!水路有漢水連接大江,陸路則是兩大山脈之間的節點。

                這條南北通道,西邊是荊山所在的大巴山脈、連綿千里;東邊的綠林山,又是大別山的西麓!任何勢力的軍事發展、若不想翻越這兩處廣闊的崇山峻嶺,那只好走襄陽了。

                而晉軍要從荊州南下、抵達大江流域,也只能走這條通道!

                實際上通道的整片地域、可以區分為東西兩種不同的地形,東路是平原、漢水流域;西面則是低山丘陵,正是相中地區,曾經的魏軍、現在的晉軍南進,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西路相中!

                乃因漢水通往夏口、武昌,看似可以水陸并發,實則陸路越往南、越是多沼澤地,陸路十分難行;云夢澤就在漢水下游。而且吳軍戰船可以直接過來,軍隊糧道還容易遇到襲擾。

                所以還是西側的相中比較妥當!雖然是低山丘陵、不怎么平坦,但起碼地形水文簡單了不少;相中東側,甚至還有一道南北延伸的小山脈、作為阻擋屏障,簡直就是一條走廊。

                (相中便是當初司馬懿、曹爽在朝堂上爭執的區域,那時秦亮也在場耳聞。司馬懿的主張是撤走軍民、躲回漢水東北岸;曹爽則非要在相中設縣城,想把荊州前線南推,然后就有了編縣……后來的結果是編縣魏軍被暴打,相中的人口也被朱然給搶光了。..)

                漢水有條支流、叫祁水,剛好流過相中地區;編縣就在祁水南岸,位于荊山的山腳下,據報編縣縣城的土墻還在。前鋒潘忠部已抵達編縣廢墟,并在那里設置了軍營營壘。當然編縣營壘只是障眼法,大軍只是路過這里、根本不會在此設防。

                真正的晉軍北部營壘,是大量荊州屯兵已經通過的山口;也是秦亮目前暫時要去的目的地!這里在編縣以北,距離大概還有五十里。

                北口營壘在鄰水(祁水支流小河)岸邊,距離襄陽約一百二十里。軍隊主力不會進荊山,但糧道就是自此地、進入荊山山區!

                但吳國那邊只要腦子沒進水、用正常思維的人,發現了晉軍的兩處駐地,必定會剛好猜反!敵軍會以為,編縣將成為一個重要營壘,而北口營寨只是路過休整。編縣作為相中故地,被重視很正常;而那個什么北口,一下子是看不到任何戰略價值的,連名字都是秦亮一拍腦袋的結果。

                因為剛進入荊山之后、東麓的山并不險峻,有太多選擇可以進山了;所以北口營壘的選址比較隨意。這段糧道通往荊山中的沮水河谷,真正險峻難行的地段,要先深入荊山,正是靠近沮水東岸的連綿山脈、那里才需要找特定的位置!因此吳軍將領不可能明白、這北山營壘有什么卵用;除非他們忽然知道了,晉軍的糧道原來在荊山之中!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