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成素來瞧不起蕭挺的無能,奈何兩鎮乃是唇亡齒寒的關系,為了大理本身的安全,烏海成不得不率大軍前來增援,這數月相處下來,烏海成對蕭挺可謂是膩味透了,此時見大戰已起,此人兀自高枕無憂,登時便是一陣火大,出也就沒啥客氣可了的。
“啊,這,這”
蕭挺原本對烏海成擅闖自己的大帳分外的不滿,可一聽官軍已發動攻勢,內心里的火氣立馬就不翼而飛了,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惶恐與不安,搓著手在原地轉了幾圈,這才面紅耳赤地放聲狂吼道:“來人,快,傳各軍將領進帳議事,快!”
“哼。”烏海成實在是懶得多看蕭挺的熊樣,冷冷地哼了一聲之后,站起了身來,拱了拱手道:“賊軍兵分兩路,劍南王只管負責上游,下游的戰事交給本將軍即可,前方戰事緊急,本將軍不敢久留,告辭!”話音一落,也不理會蕭挺的挽留,大踏步地便行出了中軍大帳,領著一眾侍衛縱馬向大理軍營狂奔了去
錦江并不算甚天險,可對于兩鎮聯軍來說,卻已是成都防線的最后一道關卡,一旦失守,那就只剩下背城堅守一條路了,若真是如此,這仗也就離輸不遠了,故此,錦江已屬兩鎮聯軍不得不堅守的防線,隨著劍南王蕭挺的清醒,一道道軍令很快便下達各軍,二十余萬劍南大軍聞風而動,戰事很快便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劍南軍最先發動反撲的是水軍,百余艘大小戰船在水師統帥蕭冼的率領下開出了水寨,試圖從江面上襲擊正在搭建著的浮橋,可惜卻被官軍水師大帥李其武率領的主力艦隊攔住了去路,一番苦戰之下,劍南軍不敵官軍的勢大,付出了戰沉、被擒二十余艘大小船只的代價,勉強逃回了水寨中,依靠水寨寨墻上的弓弩等設施擋住了官軍的追擊,算是逃出了生天,而得勝后的官軍水師也沒有勉強攻打劍南軍水寨,只是游曳在水寨附近的江面上,不給劍南水師以可乘之機,此處的戰事雖激烈無比,卻甚是短促,前后不過半個多時辰的廝殺便已宣告結束,雙方形成了僵持之局面。
在劍南水軍出動后不久,劍南軍前沿的兩處營壘中也涌出了大量的步騎,分成兩路,以每路一萬人的規模,從左右夾擊護衛在渡口處的兩千不到的官軍方陣,試圖一口氣將北岸的官軍就地殲滅,從而破壞官軍渡河的行動,面對著劍南軍的大舉進攻,兩千精選出來的官軍敢死隊毫不示弱,如同釘子一般地釘在了渡口前,任憑劍南軍如何沖擊,始終堅持不退,雙方戰斗只能用“血腥”兩個字來加以形容開戰不過半個時辰,兩千官軍敢死隊便已倒下了近半,余者卻依舊在浴血苦戰者,而發動強攻的劍南軍也沒能討得了太多的便宜,在官軍敢死隊的拼死反擊以及來自江面上官軍水師的遠程打擊下,同樣傷亡不小,連續發動了三輪的沖擊除了丟下近兩千具的尸體,甚收獲都不曾有,當然了,說完全沒有收獲也不至于,這三輪的強襲除了嚴重削弱了官軍的兵力之外,更為劍南軍的投石機以及大型弩車陣地的架設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戰至午時將近,劍南軍的投石機以及大型弩車陣地的架設終于完工,于此同時,官軍搶搭而成的五座渡橋也勉強建成,此時此刻,對于雙方來說,最后決戰的時刻到了,但見劍南軍中一聲號角響起,百余架依次排開的投石機以及大型弩車紛紛發動,尖銳的呼嘯聲暴然而起,漫空的巨石以及橫飛的巨大鐵箭如暴雨般向官軍的浮橋砸了過去,試圖阻擋住官軍沿著浮橋洶涌而來的人潮,只一霎那間,也不知有多少官軍士兵慘叫著跌入了江中,整個江面瞬間被染成了血紅一片,更有一座不甚牢固的浮橋生生被從天而降的巨石生生砸斷,饒是如此,卻依舊無法阻擋住官軍誓死的沖鋒,一撥接著一撥的官軍冒死沖上了北岸,與前來阻截的劍南軍殺得個天昏地暗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且不說錦江前線正打得熱火朝天,且說離錦江大約五十里外有一名為雙集的小鎮,鎮子不算太大,全鎮加起來也就只有四百來戶人家,相較于成都平原上的諸多小鎮來說,著實無甚特別之處,若一定要說有的話,那便是此鎮坐落在了成都通往德陽的大道上,先秦古道從鎮子的中央通過,將此鎮一分為二,往日里,此鎮乃是交通之樞紐,往來的商旅絡繹不絕,可自打去歲戰事爆發,關中那頭的關卡已全被封死,此道也就此冷清了下來,值此大戰之際,此鎮因地處要沖,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劍南方面在此派駐了兩千兵力以為留守,并以之作為錦江前線的一個重要后勤基地,鎮南一里開外處有一片不小的林子,因緊挨著亂葬崗的緣故,素來少有人去,而此時,林子里卻站滿了人馬,赫然正是趁夜趕到了此處的蕭無畏所部。
雙集鎮正是蕭無畏一行要趕到德陽的第一道關卡,也是最難闖過的關卡,這不單是因大道穿過了鎮子的緣故,更因著此鎮前方一里半全是無遮無擋的稻田,要想在不驚動守軍的前提下接近鎮子殊為困難,一旦被鎮中守軍察覺到異常,鎮門一閉合,蕭無畏所部要想快速拿下,幾無可能,一旦戰斗持續的時間稍長,極有可能引來錦江前線的大批敵軍,整個預定的奇襲計劃勢必告吹,正是有著如此的顧忌在,蕭無畏這才沒有輕舉妄動,而是率部在鎮外的林子里潛藏了起來,他在等,等著出擊的最佳之時機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