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往往需要使用毒性很大的多粘菌素。
因此,自五六十年代開始,國內外都在尋找廣譜、高效和低毒的新抗生素。
1963年,國外發現了一種廣譜抗生素——艮他霉素。
艮他霉素抗菌能力強,對銅綠假單胞菌有明顯抗菌活性,毒性也較低。
但六十年代,正是西方國家對華國實施戰略物資封鎖的關鍵時刻。
自然不可能將艮他霉素產生菌的菌種拱手相讓。
從國外得不到,就只能立足國內微生物資源自己尋找。
最終的研究結果,便是1969年投產并用于臨床的慶大霉素。
慶大霉素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中,抗菌譜較廣。
對引起燒傷創面感染的銅綠假單胞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能彌補青霉素、鏈霉素的不足。
加上其廣譜抗菌作用和不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在國內獲得了廣泛應用。
有得必有失。
慶大霉素的耳毒性格外明顯,而且往往是不可逆的。
部分敏感患者只需一針慶大霉素就可能導致永久致聾。
嬰幼兒往往更加敏感。
某些嬰幼兒一針慶大霉素導致終身致殘的情況并不少見。
看多了小兒藥物致聾的案例,孫康如何能不痛心
他迫切地想得到解決慶大霉素耳毒性的方法!
韓司銘語速飛快。
慶大霉素耳毒性主要體現在過量自由基對耳蝸的毒性作用。
水楊酸鈉可以清除組織內過量自由基,并抑制慶大霉素所致自由基生成。
用化學合成的方法將水楊酸分子與慶大霉素分子橋聯,有望大大降低慶大霉素耳毒性的發生率和耳聾程度。
孫康仿佛在聽天書。
連韓司銘在說什么都沒聽懂,更別提判斷他說的對不對。
但......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