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今日朝鮮君臣在這里,完全是因為得到了李如松的通報。
得知明軍渡江入朝,朝鮮國王李昖很是振奮,畢竟如今大明朝是他的救命稻草。
朝鮮八道如今全部都在日寇的手里,若是大明不出兵,他這個國王也就坐到頭了。
因此對李如松,李昖極度重視,特地親自來到義州的義順館迎接李如松。
只可惜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原本上午便能到的李如松遲遲未到。
如今眼看已經快要午時,眾大臣坐了一上午,屁股都坐痛了依舊沒等到人。
有不少人已經開始生出了怨,在座的都是士林一派分化出來的四色黨成員。
不過目前四色黨也分為幾大派系。
比較出名的一派是為以金孝元為首的東人黨,另一派則是以沈義謙為首的西人黨。
大明的將領也太過無禮,居然讓殿下等了如此久的時間,實在是欺人太甚。
說話的人正是四色黨中東人黨的領袖,三陟都護府使金孝元。
坐在上首的國王李昖是個軟蛋,但他軟歸軟,好歹也是一國之主。
被金孝元這么一說面子有些掛不住了,只能嘴硬的找補道:
明將或許有些事耽擱了,待他過來以后,本王要好好的問詢一番。
就在朝鮮眾大臣滿臉不悅之時,庭外忽然傳來一陣嘈雜之聲。
眾大臣都伸出頭往外看,只見一人身著黑色戰甲,外披紅色錦袍。
威風凜凜地坐在八人抬的轎輦之上,正朝著大庭走來。
庭外的宮廷侍衛見到這一幕正欲阻攔,不料卻被那步攆旁的侍衛直接驅趕到了一旁。
下了轎輦之后,他便步入義順館內,目視李昖躬身開口就問道:
殿下,柳成龍所辦之事如何了,怎么今日庭中沒見他的身影
對李如松的態度,李昖心中很是不喜,不過如今他處境艱難,也只能選擇忍氣吞聲。
李都督莫要急,本王已經吩咐了下去,想來那事也快辦成了。
那就好,數萬大軍枕戈待旦,可不是兒戲之事,耽誤了軍情誰也負責不起。
眼看李如松揪著這事不放,李昖愈發的不快,只能敷衍了一句。
這個本王自然知曉,時辰也不早了,本王在庭中小備薄酒權當給都督接風,請李都督入席吧。
好,殿下請。
李如松沒有說什么,只是伸手往前指了一下,仿佛他才是主家一樣。
而這一幕落在朝鮮君臣眼中則是更加不快,氣氛一時間有些尷尬。
其實二人所說的乃是抓朝奸之事,為了明軍能夠神不知鬼不覺的進攻平壤。
國王李昖特命平安道體察使柳成龍布下天羅地網抓捕朝奸,沒成想李如松不信任他們,非要親自過問。
在信中一直強調這事也就罷了,沒想到今日剛見面又說這事,弄得李昖很不耐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