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進士及第,欽定第二名......慶州章函!”
錢斌的聲音傳遍全場,然而并未出現什么動靜,許多人臉上都露出了茫然的神情。
章函?
此人是誰?怎么從未聽說過?
莫說是那些看熱鬧的百姓,絕大多數學子在腦海中飛快搜索。
想了半天,卻依然對這個名字毫無印象。
會試排名靠前的那幾位,如張謙、林清源,乃至幾位略有聲名的落魄世家子,大家都或多或少有所耳聞。
但這‘章函’二字,實在陌生得緊。
與此同時,皇城之內,宣政殿側殿。
文載尹陪侍在李徹身旁,透過微微開啟的窗欞,關注著外面的動靜。
聽到章函之名,文載尹也不由得微微挑眉,側身輕聲問道:
“陛下,老臣觀閱卷時,見您對那林清源的文章頗為贊賞,還以為您會點他為榜眼呢。”
雖說殿試和會試不同,殿試更看重皇帝的主觀想法,會試第一、第二的學子,不見得就能成為狀元、榜眼。
但林清源在一眾考生中算是極為出眾的,其才華被很多重臣欣賞,甚至超過張謙。
李徹目光望著窗外,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文老,林清源的文章確實不錯,格局宏大,但您應該也看過章函的試卷吧?”
文載尹點了點頭,捋須道:“看了,通篇皆是務實之,無半句浮華詞藻,尤其對刑名律法、錢糧核算、公文流轉等具體庶務,提出了不少切中肯綮的見解。”
“正是如此。”李徹轉過身,解釋道,“此子出身于慶州一小吏之家,其父、其祖皆在府衙為吏,他從小耳濡目染,對這些基層運作的關竅了如指掌。”
“其文章所提之策勝在具體可行,直指吏治運轉中的積弊,朕讀了之后,多有收獲。”
“林、章兩者的文章,一者著眼于蒼穹,一者深耕于厚土,孰強孰弱,實難簡單評判。”
他頓了頓,語氣中帶上一絲深意:“可是,文老當知,胥吏乃朝廷政令通達天下的根基,亦是朕亟需爭取和整頓的力量。”
“章函出身典型的小吏家族,點他為榜眼,其意義非同一般。”
文載尹聞,眼中閃過一絲了然,躬身道:“陛下圣慮深遠,老臣佩服。”
他明白,皇帝這不僅是在選才,更是在平衡布局。
寒門士子拉攏了,胥吏也不能不管,這些人都可以用來對付世家大族。
李徹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心中還有一層未宣之于口的考量。
林清源才華橫溢,背后更是神秘的云夢山,其背景李徹都拿不住。
此次會試,云夢山弟子高中者甚眾,已形成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