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漉漉的街巷上,三個身影格外顯眼,尤其是光希,他那忍者護額在潮濕的空氣中,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人們緊張而又脆弱的心弦上。
周遭的群眾目光投來,面露慍色,其眼神深處不僅流露出嫌惡,更交織著深沉的驚懼與無奈。
雨之國曾短暫沐浴過安寧的曙光,那是山椒魚半藏掌權之初,民眾似乎瞥見了未來的一線希望。
在那段歲月里,生活雖依舊困苦,但至少秩序尚存,人們能在較為寧靜的環境中奮力掙扎。
然而,好景不長,權力與安逸的蜜糖逐漸侵蝕了半藏的心志,他很快沉溺于逸樂,變得昏庸而無力,茍延殘喘。
于是,雨之國便如斷了線的風箏般,急劇跌入了黑暗的深淵,重歸混亂不堪的往日。
不!
情形甚至比以前更為惡劣!
民眾對成群結隊的忍者懷有深深的憎恨,將他們視作“蝗蟲”。
雨之國的氣侯本就嚴酷,陰雨連綿,土地珍貴卻常浸泡在雨水中,這些忍者的侵襲,更是讓民眾的生活雪上加霜。
他們猶如蝗蟲過境,無情地席卷一切糧食,毫不關心余下之人如何熬過漫長的種植季節,亦不考慮來日是否還有余糧可供劫掠。
對他們而,這不過是瞬間掠奪,記足眼前所需才是首要之務。
憤怒在人們心中積聚,猶如被壓抑的火山,一觸即發,然而面對強大的忍者,他們只能選擇沉默以對,默契地隱忍不發。
忍者的力量對于平民來說,就像傳說中神祇的化身,其境界之高,早已超越了凡人想象力之所及。
火球瞬息之間可令屋宇化為灰燼,水柱翻涌能沖塌堅固的堤壩,雷電之力足以將人擊得粉身碎骨,風刃輕掠便能讓生命輕易隕落……
對于忍者而,取一個平民的性命不過輕描淡寫的一舉。
更令人心悸的是,忍者為了隱藏自已的行蹤,即便面對那些極度配合的平民,也經常會決絕無情地痛下殺手。
在這種殘酷的現實面前,人們的憤怒只能被深深壓抑在心底,化作無奈的沉默。
這里的人們,如通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常常期盼著和平的曙光,他們不屬于交戰的任何一方,大多數人甚至都不清楚自家到底有沒有忍者。
但從多年飽經苦難的生活經驗中,他們深刻地明白,大國不打仗,經過的忍者就會少,他們的日子總會好過一些。
和平,這個看似虛幻的夢,卻成為他們心中最寶貴的祈愿。
沉重的苦難如通鐵鎖,牢牢鎖住了這里民眾的命運。
他們,并非堅韌不屈,那不過是旁觀者對他們無力掙扎的誤讀,更多的是在嚴酷現實前的無力感。
昔日,在他們青春的歲月里,心中尚存一絲反抗的火光,他們還有力量咒罵那些高居廟堂、橫征暴斂的“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