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九霄輕輕一抖袍袖,昴然走出乾元幫。
李蘭州頭顱一斷,身上內家真元激發出的雷火突然后續乏力瞬間成了凡火,尸體開始燃燒起來,一股股濃煙伴隨著焦臭刺鼻的炙烤味道彌漫開來。尸體旁邊的楠木桌椅很快被烤著了。
是夜,鷹潭第一大幫乾元幫的總舵湮沒在一片火海之中。
濃煙滾滾,火光沖天。
事后根據仵作老翟頭說,從現場遺留的兵刃和尸首旁邊散落的金斑指、玉佩等飾品以及各種蛛絲馬跡來看,現場十六具尸首當中,李幫主和何捕頭赫然在列,且所有尸首皆死于外力創傷,無一人因火燒而死。現場發生過激烈打斗,所有尸首都面目全非,有的尚具人形,而有的則成了焦炭,更有甚者已經近乎灰燼。但老翟頭對自己勘驗手法向來自負,硬是能看出不少端倪。其中十三具尸體胸骨或肋骨有斷裂的痕跡,根據多年經驗判斷乃是掌力所致,兇手手法單一,且為同一人,根據種種跡象表明,兇手只能是李幫主!而李幫主與何捕頭等四人則是死于同一利器之下,從殘缺不堪幾乎肉眼難辨的傷口來看,兇手亦為同一人,持極某種刀類兇器殺死四人。刀短而薄。根據現場情況來看,兇手己逃離現場,兇器應該己帶走。
火燒乾元幫一案成了近期武林最轟動的大事件之一。甚至比齊小侯爺被刺更加轟動。齊小侯爺畢竟只是失蹤,乾元幫卻是總舵一夜之間灰飛煙滅,而幫主本人更是被人殺死在自己的大本營。更加離奇的是李蘭州臨死前居然連殺自己一十三名屬下!而何捕頭三人為何也死在乾元幫,使整件事情越發撲朔迷離。有人說兇手肯定是米學友,因為乾元幫已經發出江湖追殺令,通告武林米學友殺害同門叛出幫會。可是據小道消息,當時傳令的乾元幫門徒是親眼目睹米學友先逃跑的,李幫主才下的追殺令。有人說米學友半路又返回做的案。但矛盾之處在于,他既然有聚殲十六人的超強戰力,起初又為何逃跑
也有人說曾見過一個少年出入過乾元幫,但是這少年文質彬彬,看似手無縛雞之力,要說他是兇手實在讓人難以置信。但是六扇門講究一切皆有可能,任何人都有嫌疑,所有可能都不會放過。少年自然也列入嫌疑榜單。只不過凡事要講證據,尤其這種江湖廝殺,更要慎重對待,否則追查者自身后患無窮。對于個別捕快提出要對少年批捕,太守大人只是哦了一聲,然后就問了一句:可有證據那捕快就回道:現在沒有,只要去找肯定就有。太守大人眼一瞇:那就先找。關鍵什么時候能結案啊捕快沉默不語,細細思量。太守道:我聽說米學友和李蘭州不和,而且起火之前他也在場,看來既有殺人的動機,也有作案的時間,嫌疑不小啊。捕頭神色黯然,心中卻是雪亮,太守大人這是急于結案啊。三兩語就把大難題解決了,真不愧是官老爺,關鍵時刻能一錘定音。捕頭只好違心贊道:大人英明!心中不禁暗自嘆息。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所幸太守大人破案的能耐不大,做官的本事卻不小,從一介書生愣是做成了一郡之守,當然也可稱之一郡之首!學問大得很喲。捕快一想到此,不禁對太守大人又有了些許的敬佩。
太守大人讓人在城墻上貼了個告示,上面畫了個米學友的畫像,告示大意是有一江洋巨盜名叫米學友,后來混入乾元幫,結果又叛出乾元幫,殘殺十六條人命而逃,如有知情者賞銀若干,對于擒獲者則更有重賞。
米學友其實當晚一直沒敢走遠。當鳳九霄出來時他就立刻迎了上去。二人邊走邊談。鳳九霄勸米學友要么和自己一起北上游歷,最后到京師再做打算,要么去衡陽齊府,找大管家說明情況,讓大管家以小侯爺的名義取消追殺令。只要小侯爺一天不露面,鳳九霄就敢賭定大管家一天不敢公開背叛天刀門!一旦公開背叛,四明八暗至少一半人馬要造他大管家的反!估計他每天都要防著別人對他的刺殺!睡覺都得睜著眼睛!所以他現在每做一件事,都要讓人看起來一切唯小侯爺馬首是瞻,一切以小侯爺的利益為上。小侯爺的江湖地位不是紙糊的,小侯爺的朋友也沒有死光!許多眼睛都在盯著這邊的動靜呢!
米學友權衡利弊,決定去齊府賭一把!人生能有幾回搏不成功,便成仁。又說了些聯絡方法,二人終于辭別。
乾元大火之后的第三日。
天高去淡,風和日麗。
鳳九霄在驛道上信步而行,袍袖飄飄,甚是瀟灑。他曾許諾白鶴道長拜訪天師府,如今三日之期已到,他準備按時赴約。
鷹潭城距上清鎮六十余里的路程,不遠不近。一路上游人如織,從穿戴和口音上可斷定多數來自。外地。上清鎮是道教祖庭發祥之地,而且附近還有三十六洞天之一的貴玄司越真天鬼谷山洞,還有七十二福地中的兩大福地,一個自然是此處的龍虎山,另一個則是上饒靈山。洞天福地,仙山。因此游客多、香客多也是必然。
穿過上清古鎮一直往西走上數里,便來到了在道教中地位超群的天師府。府門坐北朝南,臨江聳立,氣勢恢宏。中門上方高懸一匾上書五個金字:嗣漢天師府!門前兩柱有黑底金字抱柱對聯,上聯麒麟殿上神仙客,下聯龍虎山中宰相家。門外站有兩名道童,年紀與鳳九霄相仿,皆是眉清目秀,身著皂色道袍,手持拂塵,不時要門前來回走動。偶有云游至此的道人上前報上名號或遞上度牃,道童盤問兩句基本放行進入府門。緩步走上前去,其中左手邊道童看他公子哥打扮,不像似學道之人,便道:此處乃是天師府重地,請公子去別處游玩吧,龍虎山諸觀是可以隨便進出的。鳳九霄道:我是來找人的。麻煩仙童和貴府的白鶴真人通報一下,就說姓鳳的晚輩前來拜訪。三天前白鶴道長邀請的我。為減少不必要的盤問和啰嗦,最后一句明顯加重了語氣。兩道童相互看了一眼,頗為奇怪,都在疑惑這少年怎會與白鶴師叔認識,但既然對方已經點明是師叔邀請的他,所以不能失了禮數。左邊道童說道:好,那你且相等,我馬上通報白鶴師叔。
趁他回來之前鳳九霄與右邊道童閑聊一會。知道了兩人道號分別叫云龍和風虎,去稟報的是風虎,自己則是云龍,兩人道號是師傅紫霞真人引用道家寶藏《太上老君五千真經》而起。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鳳九霄笑道:尊師想必教過你二人一套兩儀劍法。云龍不禁驚奇地問道:你怎么知道的鳳九霄微笑道:呵呵,我猜的。其實二人從取名上就能看出他們師傅的想法。再者二人年紀相仿,更適合練習類似合練的劍法。而今世上適合兩人練習的劍法本就不多,同性之間唯有兩儀劍法最為適合,因此一猜就準。云龍不禁對眼前這少年公子有些刮目相看,道:公子難道也懂兩儀劍法鳳九霄道:從一個朋友的書房里看到過只片語,不敢說懂。云龍道:公子過謙了,不知公子可有何高見,云龍在此誠心討教一二。說罷竟然雙手抱拳彎下腰來施了一個大禮。他說的是討教而不是切磋,是真心讓鳳九霄講講自己的看法。鳳九霄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所謂道生一,一生二,這個二即指陰陽。你師傅的初衷我猜測是正好你們二人年紀相仿,性格又正好相反,練這兩儀劍法能讓你們二人互相彌補各自性格上的不足,通過劍法上的相互依存和相互配合平衡盈虧,讓你二人脾氣過于暴躁的變得更加平和,性格過于消極悲觀的能變得更加樂觀積極。對嗎云龍道:對!鳳九霄道:兩儀劍法最重配合,這個你們師傅肯定講得很多,我就不多說了。你知道兩儀生四象嗎云龍道:當然知道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師傅說當兩人合作到天衣無縫的時候可以發揮出四個人的威力。鳳九霄道:那你說是一個人厲害還是四個人厲害云龍道:當然是四個人厲害了。鳳九霄道:其實我覺得是一個人厲害。一個將軍若想打贏一場戰爭,指揮千軍萬馬必須如臂使指,否則大家各行其是就是一盤散沙,人再多也沒用。兩個人變成四個人,表面上進攻的威力在增加,可是暴露的破綻必然也在增加。兩儀劍法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兩人如一人,威力增倍而破綻減半。四象歸兩儀,兩儀歸太極。云龍琢磨了一下,好像師傅曾經也說過類似的話,但好像也說過自己兩人三十歲之前能達到兩儀生四象的境界就很不錯了。要想返璞歸真達到兩儀歸太極的境界估計要到四十歲以后。看來日后還需與風虎勤加練習才行。
兩人又閑聊了一會,風虎才從府里出來,身后跟著一中年道人正是白鶴。
白鶴快步上前,笑道:少俠果然是信人。
鳳九霄道:道長過譽。
白鶴頭前帶路,兩人一前一后向府內走去。白鶴大致介紹了一下天師府的建筑,主要有玄壇殿,真武殿、提舉署、法篆局、贊教廳、萬法宗壇、大堂、家廟等等,占地極廣。二人邊走邊聊。鳳九霄耳聽著白鶴真人講述天師府的歷代傳奇,眼睛四處觀望,只覺天師府規模宏大,雄偉壯觀,建筑相當華麗,小侯爺的府坻雖然也不小,但卻無法與其相提并論。院內豫樟成林,古木參天,濃蔭如蓋。三三兩兩的道士不時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