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佛殿關閉,真經出山。
山下,烏龜掀翻了經書。
經書散落在嶙峋的山石間。
看客一陣心驚,仿佛佛心跟著著急。
恰此時,經文被一名年邁的老者撿起。
枯瘦的手認真的捧起一篇篇經文,恭敬的放入箱籠中。
悟空認出這是自己取經路上救過的小童。
小童也早已認出了猴爺爺,笑了。
唐僧感謝老人家幫忙收經書,欲渡他成佛。
老者婉拒。
悟空、悟凈,圍著他游說。
老人家依舊笑著:“吾已在吾之凈土,為吾民守安寧,與圣僧所求并無差別。”
唐僧、悟空突然停下了勸說。
經書重新被裝箱,幾人告辭。
唐僧回頭,問老人可有心愿未了:如風調雨順、如國泰民安、如天降甘露。
老者搖搖頭:”吾之心,需吾一步步而行,只愿不負前路先賢,不負后世來者,能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老者說完,轉身走向紅塵嬉鬧的子民。
另一邊,唐僧幾人飛向縹緲的云端。
兩端圣地。
兩種追求。
《全劇終》
靜館里,一片安靜。
誦經的人也停止了聲音。
突然間,萬物都沒了聲音。
臺上迷離的燈光、重新開始旋轉的,見所未見的旋轉動畫,都淹沒在知縣老者慈祥的傾聽子民雞毛零碎的背影里。
林之念靜靜的看著下面。
他們不是‘民’。
民看不起長戲、進不了茶館。
他們是大農、是世族、是貴人、是中流砥柱,卻都在追求佛哲,一篇篇檄文,都喚不醒的狂熱。
他們的家族里,出過去尋道的修士,寫過,‘悠然見南山’的詩篇。隱士高人被無限地贊譽,一心尋道是雅士的追求。
背景歌聲緩緩響起。
聲音很輕,唯恐驚動了沉默的人們——《中國覺醒》歌聲緩起
“那一年你和我一樣年紀......”
走馬燈是熱蒸汽推動一幅幅畫作,放出了老人,從中舉到死亡的一生。
——我仰望你仰望過的星空
穿過百年時空再相逢
......
畫面中,一個年輕的縣令接替了老者的位置,在另一片土地繼續傾聽百姓雞毛瑣粹的小事。
——
我都懂......
老人的雕像立起在孩童嬉鬧的谷場。
年輕的縣令拿起了鋤頭......
彩蛋落幕。
靜園里依舊鴉雀無聲。
春草擔憂的看向夫人:成功?還是失敗?
隱者入仕,大周所有勢力才能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