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菲的初步尸檢已經完成,與20年前的尸檢基本吻合。
接下來還有更詳細的分類檢查,毒理檢驗,血跡檢驗,痕跡檢驗……
96年南大碎尸案當初未能破案,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制于刑偵技術落后。經過20年的發展,警方的技術手段已經有了長足進步,從宏觀發展到了微觀領域。是否能能夠在當年留下的物證上找出線索,還要拭目以待。
兩天后,杜志勛主持了南大碎尸案的第一次分析會。
專案組全體成員都到齊了。
對于南大碎尸案的案發經過,警員們通過各個渠道大多了然于心。
杜志勛也不過多贅述,簡單陳述了一下呂愛青失蹤以及碎尸被發現的經過,然后就步入正題,“這個案子在座也都很了解了。我這些天收集了許多資料,準備從犯罪心理的角度對案子做一個剖析,待會兒我會和大家一起探討。首先,我把這些年對這起案子流傳下來的一些假設和分析做一下總結,也便于我們大家理清思路,不要被魚龍混雜的各種消息干擾了我們的判斷。說到這一點就不可回避的談到呂愛青當年留下的絕筆信。柳菲,你拿給各位看看……”
柳菲把早已準備好的物證袋放在桌上,眾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了里面那封信上。
一張普通的白色信紙,紙張發污,上面整齊的寫著幾行字,像是被血浸過又干了的,字體有些模糊,但不妨礙辨認。
“字體書寫比較工整,但是書寫內容卻是滿篇的咒罵和對社會的奚落。當時警方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是呂愛青在兇手逼迫下寫的這段話,緊接著就發現有七個字比較特殊,這些字分散開來,每個字都與前后字空出一定距離,經過分析認為這七個字是呂愛青的留下的暗示。這恐怕是當時最直接的能夠指認兇手的線索了。”
杜志勛說著拿起桌上的遙控器,打開投影機,在身后的屏幕上出現了七個字體——
開、五、是、表、人、和、吊。
“警方當時認為,呂愛青是自知將死,想要給警方留下了一個指認兇手的暗示。但她在匆忙之下不可能有太多時間思考,肯定是使用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同筆劃替代,來把自己要交代的信息隱藏在這段話里。頭三個字‘開’、‘五’、‘是’,警方已經猜出了含義,應該是‘兇手是’。但對于之后四個字的解釋就眾說不一了。通常有三種假設……”
杜志勛一按遙控器,把畫面調到下一個畫面——
1、兇手是x人和x
2、兇手是x兒和x
3、兇手是x刀和x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