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佛跟前,玲瓏都特別虔誠用心,跪拜磕頭。
都離去前,還特意給師傅求了個平安符。
想著等丈夫回來了,就把平安符郵給他。
從廟里回來,曾瑜就又讓魏阿姨給玲瓏燉補湯。
“可別到時候天森見到你了,看你瘦得厲害,以為我們都不好好照顧你呢。”
被婆婆打趣,玲瓏還有點不好意思。
“對不起媽,我讓你擔心了。”
曾瑜拉過她的手拍了拍嘆息。“你也是擔心天森,媽明白的。”
說著她的眼神就變得幽深起來。
“我也是過來人,想當年,我也整日整日地擔心你爸呢。”
她可是從戰爭年代過來的人,什么沒經歷過。
婆媳倆因為這件事,關系都拉近了不少。
玲瓏回到學校后,依舊沒收到丈夫的信,不過卻收到了童大娘托人寄來的信,還有郝春蕾李潔寄來的。
玲瓏的信寄到部隊里,鄭天森不在,童大娘同為軍屬,很能理解玲瓏擔心丈夫的心情,就給她寄了信。
信里,童大娘說童大柱也上前線了,她很擔心兒子,可還是得送他上前線。
她說,沒有這些軍人,又讓誰保家衛國呢。
她甚至都做好了兒子可能會犧牲在前線的準備。
她還勸玲瓏不要太憂心了,想開一些。
看了童大娘的信,玲瓏都有些慚愧。
郝春蕾的信,是遺憾她沒有上前線的機會。
現在上大學的大學生,還有外頭已經工作的不少年輕人,都一個個熱血地想參軍去前線幫忙呢,他們這些就在部隊里的軍人,又哪能不想去呢。
除了極少數膽小畏戰的,其他人都爭先恐后地請纓呢。
只是上前線這事,可不是你想去就去的,還得聽從上頭的統一安排。
還有李潔,作為文藝兵,李潔當然更沒有去前線的機會。
不過她很樂觀,說整日都和戰友們認真排練,等待著慰問戰士們演出的時候。
看到這幾封來信,玲瓏的心態變了許多。
以前,她太囿于自己的小家了。
處在這個時代,似乎人人都有種為國家奉獻,為人民拼搏的精神。
這是后世經濟發展起來,物欲橫流以后普遍不能比的一種精神。
心沉淀下來,她依舊關心前線的消息,也為丈夫和其他戰士們祈禱祝福,可也沒忘了自己的責任。
好好學習,好好吃飯睡覺,回大院的時候,她就努力做好一個兒媳婦和嫂子。
除了這些,她還寫了東西投稿。
這次的事,也是對她心態的一種磨煉。
前線,鄭天森下完命令,疲倦地靠在椅子上,從懷里掏出照片,愛憐地撫摸起來。
其實當時調配人員的時候,他也是有不來前線的機會的。
只是他還是和其他團的人爭了起來。
他是一位軍人,碰到戰事,又哪能退縮,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責任。
而且,他內心也是想上戰場的。
離去前,他在心里默默對妻子抱歉。
不過沒留消息,他確實不是故意的。
部隊離開的倉促,且一開始確實不能透露行蹤。
他作為一名軍人,還是領著不少士兵的團長,自然不能做出違反紀律的事。
還是等后來到了前線,打了幾場以后,有一次他回去匯報,請示過后才給家里打了個電話。
他不知道戰事多會結束,但他期待著自己回去的那一天,因為他太想見到照片上讓他思念的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