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年代的時候,病毒學家顧方舟便已經研究出了治愈小兒麻痹癥的糖丸,并且不惜以自己的兒子試藥。
之所以叫糖丸,是因為為了克服兒童對苦味藥物的抗拒,他將疫苗包裹在奶粉、葡-萄糖和奶油制成的糖衣中,不僅有效還很好吃。
不少吃過的孩子根本意識不到這個是藥,吃了還想吃,纏著大人要再買,滋味比寶塔糖還要好。
顧方舟也因此被譽為“糖丸之父”其事跡被《光明日報》評價為“載著新華夏的孩子,渡過病毒的劫難”
可惜,這種藥物因為生產成本和公眾認知不足,常常把小兒麻痹癥也就是脊髓灰質炎認作普通的感冒發燒,雖然在1960年就已經被研制出來,可是在之后的20年間,卻都沒有受到重視。
后來,是在1993年的時候,身為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明星黎明挺身而出,通過義賣唱片、演唱會募捐等方式,三年內籌集350萬美元也就是人民幣2800萬元,為8000萬華夏兒童免費提供糖丸。
之后,黎明不僅捐出個人收入,更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首位華人親善大使的身份,奔走各地宣傳疫苗重要性,深入偏遠山區,親自為兒童分發糖丸,并借助明星影響力呼吁公眾關注防疫。
這才把糖丸給推廣開來。
這,也是寧清茹之前一直沒有重視這個病的原因,因為在她的印象之中,這件事情之后是會有人解決的。
可是,既然親眼看見了這樣的病人,且事關李大夫的遺愿,那她便不能夠袖手旁觀了。
現在距離1993年還有整整10年,那位善良的黎明目前還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力,她更不可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獲得將近三千萬元的資金,所以就只能在改進糖丸的配方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