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妖靠近前去,捋了下唇邊的須,說:“氣味聞起來怪怪的。”
程筱直直盯著鯉魚,末了帶著驚懼點頭。
阿史那瓊說:“二十五具尸體上,帶有相同的氣味。”
“聞得出來么?”鴻俊朝鯉魚妖問。
魚的嗅覺在水中極其靈敏,但離水上了陸地后便不大行了,李景瓏靈機一動,說:“到這兒來。”
他在陵衛住宿處外打了一桶水,讓鯉魚妖浸入水中,再將一具尸體的頭盔放了進去。頭盔剛入水,鯉魚妖便“嘩啦”一聲,頂著那頭盔冒出頭來,說:“酒!”
“喝……喝酒是軍中常態。”程筱第一次與一條鯉魚對話,很明顯,他的內心活動波浪滔天,已是勉強維持鎮定,一時腦海空白,甚至快忘了自己要說什么。
“酒。”阿史那瓊卻道,“喝酒喝死的人,身上都有這氣味。”
“什么?”程筱震驚道。
二十五人能喝酒喝死,那得喝下去多少酒?
鴻俊極少喝酒,但他相信鯉魚妖的判斷,鯉魚妖抱著頭盔,啪嗒啪嗒地過去,又在尸體上挨個聞了一次,看得鴻俊有點毛骨悚然,但對鯉魚妖來說,聞人的尸體就像人類聞死去的魚蝦蟹新不新鮮般尋常,最后它說:“喝酒喝死的。”
程筱已是一臉懵懂。
李景瓏沉聲道:“你沒學到家,是酒。”
李景瓏與阿史那瓊對視,鴻俊則朝陵衛所住的房屋走去。地面一片散亂,酒氣卻很淡很淡,幾乎聞不出來。
阿史那瓊聞過杯子,說:“烈酒。”
昨夜守陵之時,想必陵衛或多或少都喝了酒,然則喝酒喝死的情況,尚是第一次見,李景瓏來到乾陵入口處,自發打頭陣。
“你回去罷。”李景瓏朝程筱說道。
程筱不愿離開,只吩咐那衙役在外等候,跟隨李景瓏進了乾陵。
乾陵外有一丈許高的鐵門,封住了入口,更有鐵鏈與沉甸甸的大鎖,鴻俊正要出飛刀時,程筱忙道:“我去借鑰匙。”
阿史那瓊示意不必,將手中飛刀插入鎖孔,來回幾下,只聽鎖中發出連續的聲響,最后“咔嚓”一聲開了。
乾陵中黑漆漆的,甬道里頭吹出隱隱約約的風,風里帶著先前醉死的尸體上那股氣味,且越往里走越明顯,鴻俊低聲問:“點燈么?”
“不。”李景瓏答道,“什么都不用做。”
他掏出一個小小的盒子,里頭嗡嗡作響,三只螢火蟲飛起,往黑暗甬道內飛去。
這么多人,又有李景瓏在,鴻俊已不像先前疑神疑鬼,卻仍忍不住靠近了李景瓏。李景瓏自覺地擋在他的身前。
“要么你先出去?”李景瓏問。
“不。”鴻俊答道。
程筱帶著詫異的眼神回頭看了鴻俊一眼,在那光芒下,鴻俊略覺奇怪,問:“怎么了?”
程筱沒有回答,眾人沿著那甬道進了大廳內,鴻俊捏了一把汗,十分緊張。墓中地宮方位錯綜復雜,如同一個地底的巨大迷宮。
乾陵仿長安城格局建造,外為外城,內如皇城,更有大量執戟的鐵鑄鎮墓衛兵形態屹立兩側。其中三彩、殉葬品不計其數。
天子祭祀之地通常只到此處,再上去還有一扇門,門后便是李治與武則天的棺室。
“繼續開?”阿史那瓊問。
聲音在此處尤其突兀,李景瓏忙抬手阻住,朝頭上看,墓中高處有一通風孔,李景瓏便朝鯉魚妖說:“趙子龍,麻煩你進去看看。”
鴻俊將鯉魚妖扔上去,鯉魚妖扒住墓穴邊緣,擺擺尾巴鉆了進去,眾人則在外等著。
“什么也沒有。”鯉魚妖答道,“只有兩具棺材,里頭卻有好大的酒味兒。”
李景瓏一瞥正中墓穴大門,沉聲道:“走。”
程筱還要再說,李景瓏卻示意不必多,眾人出得墓外,李景瓏朝程筱道:“你且回大理寺,現在驅魔司接管此案,讓黃大人不必再費心思,免得枉送了衙役性命。”
“可是……”程筱似乎頗為難。
“沒有什么可是。”李景瓏認真道,又示意那遠處衙役,朝鯉魚妖使了個眼色。鯉魚妖便過去,不多時,且聽衙役打了個噴嚏,鯉魚妖又快速奔回。
程筱打量李景瓏,末了只得作罷,李景瓏又朝外頭陵衛吩咐,將死者尸體送回長安,交大理寺停尸下葬,阿史那瓊說:“會合?”
“不。”李景瓏道,“回長安,阿史那瓊,你會畫符么?隨便畫點什么在外頭。”
阿史那瓊畫了個祆教的武神符號,安了陵衛的心,李景瓏朝他們解釋,接下來不會再鬧鬼了,務必放心,然后便與眾人離開。
三人一魚回了長安,本來已約好在酒肆碰頭,李景瓏卻徑自進了驅魔司,鴻俊正想進廳,卻被李景瓏揪了下衣領。
“換便服。”李景瓏吩咐道。
鴻俊:“???”
鴻俊唯一身麻布衫,李景瓏說了,只得穿上,片刻后三人到得后院,李景瓏便輕手輕腳翻過院墻,到得鄰居家房內。
驅魔司隔壁乃是長安郊田申令府,專管關中平原內,歸長安統轄的耕田批文,平日里倒也是個清水衙門,唯春、秋兩季稍熱鬧點兒,批批文書,算算丈量。幾名文職平日里兩袖清風,都在官府內無聊得摳墻皮,三人落地后,李景瓏推開申令府后門,繞道出去。
七拐八繞,三人混在出城百姓中,再次離開長安,李景瓏使錢朝城外百姓租了驢車,朝西北鳳凰山去。
“去哪兒?”鴻俊坐在驢車上,還覺得蠻好玩的,不知李景瓏有何用意。
“躲也無用。”阿史那瓊說,“真要監視咱們,換一身衣服,仍是看得出的。”
“我賭他們看不出。”李景瓏答道,“總要賭一賭的。”
“誰在監視咱們?”鴻俊問。
“獬獄的手下。”李景瓏如是說,“我若是他,一定天天盯著咱們。”
“現在又去哪兒?”鴻俊又問。
“定陵。”李景瓏答道。
定陵乃是中宗李顯之墓,相比較下,顯然李隆基對李顯更為親近,李顯駕崩后,眾陵墓中也是至為豪華的。阿史那瓊道:“還有幾個墓?”
“獻陵。”李景瓏答道,“里頭是高宗;橋陵,內有睿宗。”
李隆基前算上武曌,共有六位,然而武曌與李治合葬,便有五大皇陵。分別為獻、昭、乾、定、橋,俱位于長安四周的山上。鴻俊大約明白了,李景瓏打算守株待兔。
“五處帝陵。”李景瓏說,“不知為何,我總覺得全要出事,獬獄既然起了個頭,如今竟是明目張膽,要將咱們引過去。”
“也不盡然。”阿史那瓊答道,“還是那個猜測,萬一獬獄并不聰明呢?”
不多時,三人到了定陵,李景瓏說:“阿史那瓊,你先幫我們開了鎖,再去橋陵,與阿泰會合,這樣就分三隊人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