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神色肅然,睛神一眨不眨看著李,似乎想看到李內心,看看他說的是不是真心話。
直看得李心里發慌的時候,康熙舒了一口氣,全身放松了下來,笑著說道:你啊,身為皇子,怎么能沒一點志向,就顧著自己舒服,照你這么說,朕就是那只被鎖在龍椅上的猴子了!
兒臣失,皇阿瑪恕罪!李唯唯諾諾的躬身一禮。
那你說,誰最適合當太子
李心里暗道,又來了,真是沒完沒了。這種事情,我說了能算嗎,這一遍一遍的試探,煩不煩啊!
皇阿瑪,兒臣個人認為,立誰都不妥當,當前的局勢并不適合立太子。
康熙的表情一愣,似乎沒想到李是這樣的答案:你說說看,為什么不適合立太子。
皇阿瑪,兒臣可以說說心里話嗎
當然,今天只有我們父子二人,你盡管說,者無罪,朕就想聽聽你的心里話。
李想了想說道:皇阿瑪也看到了,太子之位已經引起了眾位兄弟的覬覦。二哥還沒倒,大哥就站出來攻訐;大哥剛起了奪嫡的心思,三哥就揭出了魘鎮事件,還有四哥八哥的暗中爭奪,都是為了儲君之位。
這還沒怎么著呢,九哥就沒了!
此時無論立誰為太子,這個人都將成為眾矢之地,在其它阿哥的或明或暗的竟爭中,難免重蹈二哥的覆轍。到時候這個新太子,應付其它兄弟的明槍暗箭都顧不上了,哪兒還有精力去輔助皇阿瑪署理政務。
李見康熙若有所思的神情,憂心忡忡的說道:而且還不僅僅是皇子,那些大臣一樣會身不由已的被卷入其中,相互攻訐,黨同伐異。
那時候,誰還有心思放在政務上。而這樣的風氣一旦形成,就會影響深遠,到時候,難勉重蹈前明因黨爭而亡國的覆轍!
況且,不說以后了,就是眼前也有巨的大隱患!這文武百官各自站隊,輔對了人,新皇登基難免恃功自傲,難以約束;這輔錯了人,新主上位又不免大開殺戒。這損失的,不都是皇阿瑪一輩子為國家積攢下來的元氣嗎!
康熙聽到這里,不禁露出凝重的神色,這也是自己心里憂慮的。
沒想到老十竟然看得如此清楚,每次和老十聊天,這個兒子,都能讓自己耳目一新,老十的很多看法都和自己不謀而合。很多顧慮,自己都只是在心里盤算,并沒有向任何人透露過。
但這是自己一生為帝,歷經多少磨難和閱歷,才有的這份世事洞明的見識。沒想到老十年紀輕輕,看問題竟然如此鞭辟入里、入目三分。有時候恍忽間,自己似乎在和一個飽經世事的同齡人在交流心得。
或許,這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吧,看來,自己真的要慎重的考慮一下,后繼人選了!
李的聲音繼在康熙耳邊響起,將康熙從沉思中拉了回來:宋仁宗三十年不立太子,天下不是照樣政清人和,朝廷也正常運轉。何況皇阿瑪春秋鼎盛,身子骨硬朗,何必一定要立太子呢!
康熙聽到這里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贊嘆的看著李:哈哈哈...朕是身體康健,可朕總有千秋萬歲的那天。
這大清江山,總需要后人繼承的啊!
兒臣有個不成熟的建議,皇阿瑪參詳一下,若覺得可能,便可采納,若是覺得不妥,就當兒臣說的玩笑話。
你說說看...
李將后世的方法說了出來:皇阿瑪不如實行密秘建儲。
哦,何謂密秘建儲康熙聽到這里,興趣大增。
就是皇阿瑪在適當的時候,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將立儲詔書寫好,然后封起來鎖于匣中。在大庭廣眾之下,將匣子放入乾清官的正大光明牌匾之后,著大內侍衛日夜看守。等到皇阿瑪千秋萬歲的那天,眾臣可取下昭書,依皇阿瑪的旨意行事。
李侃侃而談的說道:這樣做好處有四,第一,眾臣不用為大清不立太子使得國本動搖而心生憂慮;
第二呢,因為不知道是誰,諸位皇子也不會相互攻訐,大家沒有了攻擊目標,就只有放下心思,做好自己的差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