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二人商量好不久,孫彩強趕過來,問楊殿城找他有什么事。
楊殿城說:“我得到確切的消息,十天后,黃霸天要血洗小寨村。”
“他敢!”孫彩強憤憤地說,“他不來算他幸運,來了就別想回去!”
楊殿城很欣賞孫彩強這點,有與強敵作戰的勇氣,說道:“咱們想到一塊了。上次沒捉到他,讓他逃走,算他僥幸。這次他來就活捉他,交給縣尊,讓他認罪伏法,有來無回。”
隨后,楊殿城將與父親商量的對策,告訴了孫彩強,他也覺得這樣做挺好。
小寨村挨著娘娘山,這兒不僅野獸多,土匪也多,筑下寨墻,不僅防御土匪,也可以防御野獸,是一勞永逸的措施。
二人走出村子,尋找筑墻的合適地點。
經過商量和測量,二人一致決定,在離村子二百步的地方筑墻。
離村子太遠,周長太長,增加村民勞動量,怕是十天內筑不起防御墻。離村子太近,遮擋陽光,對鄰近寨墻的村民不利。
二百步是最合適的距離。
寨墻筑好,要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分別空出來三丈長的寨門,方便村民們平時的出入。
之后,就在門內附近挖下陷阱,并在里面埋上削尖的竹子,竹尖朝上,讓掉進陷阱里的土匪受傷或刺死。
土匪不來時,里面不安削尖的竹子,在陷阱上面蓋上木板,保護村民們從這里路過,不會掉進去。
除此之外,還要在村子里的道路上設陷阱,給土匪出其不意的打擊。
土匪過后,再把這些陷阱填上,不影響村民正常生活。
二人商量好,來到村正家,把商量的結果告訴村正,要他發動全村百姓,一起出動,一起筑寨墻,一起挖陷阱。
村正答應了二人的要求,從明天起,無論男女老幼,凡是不下地干活的,統統加入到筑墻中。
二人走后,村正招來各位甲長,講述了近期要發生的大事,以及村子里商量的結果。要甲長們回去通知村民,每家至少出一人,上不封頂,多多益善,全參與筑寨墻。
在古代,十戶為一甲,設甲長,百戶為一里,設里正,也就是村正,村正管甲長,甲長管百姓。
全村將近千人,村正不可能到每家每戶去通知,找來甲長,讓甲長召集十戶的人開一個小會議就行了。
甲長們立刻行動,當天就把任務交代下去。
第二天起來,吃過飯,在村正甲長帶領下,全村總動員,在離村子二百步的距離開始筑墻。
筑墻并不簡單,首先要把土從地里挖出來,摻入麥竿或雜草,再加水和成泥,以增加泥土干涸后的韌性。然后,在規定的地方,把泥土累起來,一直累到一人高,也就是六尺左右。
保證土匪的馬跳不進來,保證野獸跳不進來。他們想進來,必須通過預留的寨門進來。
而寨門里面挖的有陷阱,上面鋪上木板,撒上干土,偽裝成路面。敵人一旦進來就會掉進去,被陷阱里面的竹尖刺傷或刺死,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