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賈琮很篤定的看向了杜文翰。他是知道杜文翰是好名的。
文人好名。杜文翰以前也確系如此,但是因為賈琮行事風格的影響,他現在已經改變了,并有心向賈琮學習。
因此此時他心里雖然深贊賈琮的奇思妙想,可在這件事上卻不愿出頭了,因此對著賈琮一拱手,說道:在下拙陋之作,怎能當大雅之堂。至于詩社之事,琮兄弟再也休提,愚兄己決定退出了。
額……這是為何沒想到杜文翰會有這般轉折,賈琮不禁詫異道。
實不相瞞,從琮兄弟身上,愚兄深知以前是過于張揚了,現在我需要像琮兄弟一樣,沉心靜氣,低調行事。
聞賈琮這才想起當時在北直隸學政衙門處杜文翰確實對他說過類似的話,但當時,他只是覺得是杜文翰對他的尋常贊語,沒想到杜文翰居然真的要把這想法落在實處,并且不經意間成了他的絆腳石!
而微微想了想,賈琮笑道:杜兄此差矣!人生在事,豈能處處低調。恕兄弟直,在低調上杜兄沒把做人與做事分開,兄弟以為人生在世,應該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文翰兄以為如何
在做人于做事方面,杜文翰以前確實沒有分的清……而他能高中院試,自然也是個聰慧的人,聞不由響起書院的先生,劉陽周、董易之、李守明等人雖然個個飽讀詩書,腹有五車,但對人莫不謙和,而在行事上,為自己學識觀點卻又當仁不讓,雖老朽依然勤耕于三尺講臺。
而賈琮也是如此,平素里寡少語,低調的猶如聾啞,但做起事來卻會拼勁全力!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原來以為只比他差一個境界,原來是兩個……
思忖至此,杜文翰心中略感慚愧,對著賈琮拱了拱手笑道:愚兄受教了,今日始知琮兄弟境界之高。回頭我寫于你。
不敢。文翰兄過獎了,如此多謝文翰兄了,中午咱們小酌一杯如何
杜文翰能明顯聽出賈琮話里的親近之意,此時他也更想與賈琮多加親近,拱手笑道:可,只是讓琮兄弟破費了。
……
中午時分,賈琮在太白樓擺了一桌,宴請了劉陽周、董易之、李守明、張必武、杜文翰幾人,在席間賈琮對幾人的支持表示了感謝,并希望報社開辦后,請他們給推薦幾位有學問、可以評論的人來他報社做文字工作,劉陽周等人桃李滿天下,一口就答應了。
申時初刻,吃過酒,賈琮直接去了新宅。
他沒有回集賢書院,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過了院試,成了秀才,基礎知識已經牢靠,實際上就是過了師父領進門這個階段了。至于以后如何把八股文這個敲門磚搞好,全靠個人的努力、天賦等東西了。
這也就是為什么秀才游學者多的緣故,一是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得到點撥,兩一方面也是希望與同學的辯論中有所悟。
也因此賈琮以后的學習任務,其實主要就是做些八股文章,請劉陽周等人點撥、斧正。
……
噠噠的馬蹄聲里,青石道上馬車輕微的顛簸著,賈琮的思緒也隨之搖晃……
其實他心里深知這報社的意義對于他來講不僅僅是未雨綢繆,在榮國府衰落后,解他未來缺金少銀之困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