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是一次成功,也有兩三次才能打著,最多不過三次。
大匠連忙解釋道:咱們用的火石已是最好的,若是一般的火石,怕最少也要兩三次才能打著。
朱樉試著扣動了幾下扳機,五次燧石敲擊鐵塊都產生了火花。
手工制造的板簧,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這么看來,燧發手槍的研發算是成功了。
不過沒有經過實際檢驗,朱樉也不敢妄下定論。
朱樉將槍口朝著門口指了指問道:在這之前,你們有試過它的威力嗎
還未曾試過,這火銃昨日才剛剛完成。
大匠說道:還沒來得及試過。
朱樉將提著短火銃對大匠說道:我先拿到校場去試一試,你們抓緊時間把長管自生火銃做出來。
說完,也不等還在給匠人們發銀子的虎子,直接離開了工坊。
至于為何不讓工坊管事給匠人發銀子,也藏著朱樉的一番小心思。
他很清楚自己日后想要發展起近代化軍事工業,絕對離不開這些熟練工人。
讓虎子給他們發錢,除了能夠讓他們實實在在拿到銀子。
還能夠讓他們記住秦王朱樉的好。
日后方便自己挖人。
如今的三秦之地,什么都缺。
不僅僅是缺錢、缺糧,更是缺少各種各樣的技術人才。
朱樉自己的王府衛隊,如今依然和羽林衛士們一起吃住訓練。
這種狀況要一直持續到自己前往西安就藩。
在這期間,他們的各種開支也都是由中央負責。
并不用朱樉花一分錢。
如果他們的供應都要朱樉來負責,就如今自己手里的幾千兩銀子。
不消幾個月的時間,就能夠花個一干二凈。
別的不說,三千多壯漢每人每天最少要吃掉三四斤米。
這還是在有蔬菜、肉食補充的情況下。
如果光是吃大米飯,一頓飯就能夠吃掉三四斤。
一個人一個月的伙食費,少說也要五錢銀子。
除了人吃的之外,還有各類馬匹的草料、大豆等等。
以及每月損壞的各式軍械。
三千多人每個月最低支出都在兩千兩銀子。
這也是老朱設立衛所制度后非常自豪地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的原因之一。
如果糧食完全依賴于采購,會極大的加重財政負擔。
這樣的屯田制度,在戰爭年代很大程度上幫助老朱奪取了天下。
當然,衛所制度發展到后期,逐漸讓衛所兵演變成農奴。
不僅僅讓衛所失去了原先守衛邊疆的意義。
軍事前線的一些衛所,更是成為了每年都需要中央投入海量資金的無底洞。
也是它讓人詬病不已的地方。
秦王殿下。
羽林衛的人,如今都已經熟悉朱樉。
不會再出現攔下他的情況。
唯一讓朱樉有些意外的。
鐵柱正站在羽林衛門口等著自己。
你怎么在這
朱守謙雙手叉腰道:我就知道二叔你肯定要來這兒,所以就早早來等著了。
沒想到你這么慢,可是讓我等了好一會兒!
朱樉摸了摸鐵柱的腦袋,和崗哨說了一聲,就帶著他進了軍營。
兩人直接去了羽林衛之中,眾人練習射箭的靶場。
如今的火銃命中基本看運氣,所以還不存在練槍的靶場。
軍營之中遠程攻擊想要精準命中,更多還是依靠弓弩。
等朱樉走到靶場的時候,虎子也已經一路小跑跟到了自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