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應天府。
規模浩大的封王儀式正在進行。
剛剛統一南北,已將長城內燕云十六州化作明土的洪武大帝,意氣風發。
一口氣分封九大邊塞藩王。
封次子朱樉為秦王,封地西安,駐守關中!
朱樉恭敬地接過圣旨,按照禮制跪拜叩頭謝恩。
剛剛拜完,老朱就拉著自己的手語重心長說道:
你是天下首藩,可要為弟弟們做出一番表率。
關內百姓,自元朝失政以來,征辟頗多,不勝疲憊。
如今咱平定天下,關中又多運糧納稅之勞,百姓仍未休養生息。
你就藩之后,必要輕徭薄役,不可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朱樉也已經習慣了朱元璋這老父親一般的說教。
穿越來此也已經將近一月的時間。
從一開始的茫然無措,到如今的沉著冷靜。
朱樉并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
兒臣定將父親教誨謹記于心,必不大興土木,修建宮室,貪圖享樂。
朱元璋滿臉欣慰,贊嘆道:
你能有這樣的想法,咱很高興。
老朱在稱帝之前,一直忙于軍事。
雖然對于長子朱標的教育一直很看重,并且請了數位大儒教導。
但是對于其他的孩子教育問題,并沒有抓的很重。
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松懈,幾乎是放養狀態。
朱樉雖然也一直跟著朱標讀書識字,朱元璋卻不曾有過太高的要求。
你大哥未來要繼承咱的位子,你作為弟弟要好好守好邊塞,為哥哥守好國門。
朱元璋一邊說著,一邊將身穿杏黃色太子袍服的朱標左手,交疊在朱樉手上。
你兄弟二人齊心,我大明無憂矣!
作為史上出身地位最低的皇帝,朱元璋對于他的孩子們有著一股極為樸素傳統的關愛。
和歷史上其他防備太子甚于外人,甚至于父子相殘的皇帝不同。
如果現在的朱標有能力治理一個國家,朱樉毫不懷疑他會立刻傳位給自己這個便宜大哥。
朱標笑著說道:二弟為人聰敏,英武非凡,定能夠于西域開疆拓土,揚我漢家威風!
朱標和朱樉不僅僅是一母所出,年齡也僅相差一歲。
因此,在諸多兄弟姐妹之中,兩人的關系也幾乎最好。
朱樉這時候也適時地挺直腰板道:定然不辜負父親和哥哥的期望。
按照禮制,朱樉作為藩王,不應該如此稱呼已經是皇帝和太子的二人。
但是大明剛剛創立,各個方面的規矩還未嚴格執行。
再加上朱樉和兩人的感情很深,因此兩人也沒有因此生氣。
這時期的朱樉還沒有得到原先歷史上朱元璋不曉人事,蠢如豬狗的評價。
甚至恰恰相反,十六歲的朱樉在老朱眼中是一個很好的兒子。
趁著老朱心情好,朱樉連忙說道:
父親,關中如今四戰之地,北有擴郭帖木兒占據河套,西有羌藩凌于高原。
還望父皇能夠給我精兵強將,平定四方,為關中百姓謀得安定!
四周的文武大臣聽聞朱樉的話語,不免有些失色。
自古以來,藩王掌握兵權都是大忌。
漢代七王之亂,晉代八王之亂。
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于分封各地的王,掌握兵權而引起。
因此唐宋的藩王,幾乎都不掌握兵權。
唐代設立十六王院、百孫院,將藩王全都圈養起來。
宋代的藩王,更是奇特,因為爵位起步較低和推恩政策,甚至很多時候根本沒有王爵這一級的宗室。
如今圣上大肆分封諸王,本就讓諸多的文臣武將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