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和廠的領導們臉色越來越難看,如坐針氈,卻又不敢打斷。
趙振國站在人群外圍,聽著這些帶著生活煙火氣的抱怨和訴苦,心情很復雜。
上輩子九十年代,國企改制后,震天的機床轟鳴被死寂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下崗潮,是為了一個臨時工崗位擠破頭的人山人海,是“從頭再來”的歌聲也難掩的生活重壓......
改革勢不可當,可這些工廠,這些訓練有素的產業工人,這個共和國曾經最驕傲的資本,難道除了被時代的巨輪碾過,成為轉型的代價,就真的沒有別的路子了?
其實不是的。
趙振國曾跟一個賤賣國有資產的廠長吃過飯,聽到他酒醉后吹噓自己是怎么賺了比大的,然后潤出去的...
改革其實可以不用那么慘烈的,是有人偷走了本應屬于大家的東西。
最開始發的那個老工人王建國,又說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
“首長,咱不怕苦,也不怕累!可這心里頭,有時候也憋屈啊!在廠里,干多干少,干好干壞,好像都一個樣!技術好的,肯鉆研的,不比那磨洋工的多拿一分錢!這‘大鍋飯’再這么吃下去,有勁兒的人都快沒勁兒了!”
“大鍋飯”!
這個詞,如此直白,如此尖銳地從一線工人嘴里說了出來!
現場瞬間安靜了一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王老師傅和老人身上。
老人靜靜地聽著,臉上沒有怒意,只有深沉的思索。
他等工人們說得差不多了,才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