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
想得美。
比利時的天氣似乎有意跟他作對,來的這三天,別說雨,李森嶼甚至連片云彩都很少見。
他愣是在大太陽下開了三天卡丁車。
把被他召喚,不遠萬里飛過來的體能師鮑勃都搞蒙了。
周五一早,頂著大太陽出去晨跑時,鮑勃終于憋不住了,問道:為什么要來這邊開卡丁車,總部那邊不是有很多卡丁車場。
就,換個地方,換個心情,順便旅游一下李森嶼也很無奈,他是抱著來這體驗雨戰的,早知道來的這些天不下雨,就在總部跑模擬器了,現在紅牛環賽道只能每天晚上跑,不說時間根本不夠,就連模擬器的效果也不如總部的好。
現在他不僅沒旅游,也沒趕上雨,更美好好練習,實在郁悶。
不過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他體驗了晉升方程式賽車的必經之路——卡丁車。
跟f1方程式相比,兩者駕駛感覺完全不同。
卡丁車是后輪制動,f1是四輪制動,光是這一點,就有所不同,需要李森嶼更準確的尋找剎車點。
而且駕駛卡丁車時,需要在直道高速行進時俯身低頭,減少阻力,但對于有著非常優秀的空氣動力學套件的f1來講,意義不大。
卡丁車過彎時離心力幾乎不變,但f1在快慢彎中的離心力會產生變化,低速彎只有兩倍g力,高速彎則能達到五倍,若是遇到意外事故,瞬時g力會更高,剛做進f1賽車過彎時,李森嶼總擔心自己會被甩出去,還好沒有真正發生過。
所以相比卡丁車,f1賽車對車手身體素質的要求更加嚴格。
這些都是造成駕駛感受不用的原因。
簡單來說,從卡丁車過渡到方程式賽車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但開過f1再開卡丁車,李森嶼不能大吹特吹,至少壓力不大。
只是他來這是體驗下雨天的,畢竟有規定,非比賽期間,賽車不能上賽道,除非有一些特殊活動,但多數情況下那些活動用的也都是舊版賽車,李森嶼想要提高,除了模擬器,就只能親自試驗。
度過了萬里無云的幾個晴天,周五晚上李森嶼回到酒店,翻看天氣預報。
這成了最近幾天比吃飯喝水還要重要的事情。
他想著,若是周末還不下雨,他就提前結束比利時之旅,趕回總部跑模擬器,否則奧地利大獎賽就不用參加了。
但萬萬沒想到,這一夜還沒過完,雨就下起來了。
簡直不要太好。
李森嶼盯著未來幾天都是陰雨的天氣,就差沖著東方磕幾個響頭。
感謝老天爺賞雨。
但雨天的賽道并不好跑,哪怕李森嶼駕駛的不是f1賽車,而是卡丁車,沖出賽道也是常有的事。
在開之前,李森嶼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可真的在賽道上不停打滑,沖出賽道,嘗試救車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問自己,為什么要自找苦吃,當只旱鴨子不好嗎
鮑勃:埃爾森他為什么這么執著要下雨天練
早上看到李森嶼的時候,被他興奮的樣子嚇到了。
明明干地成績都沒那么好,偏要來練什么雨戰能力。
布蘭特撇嘴,撓撓眉心:大概……磨煉意志
話音剛落,完全不想減速的李森嶼再次打著轉沖出賽道。
李森嶼的靈魂都要顛出竅了,重新回到賽道時,他想放棄。
因為雨天,卡丁車場根本沒有人,李森嶼又辦了卡,就那么停在賽道上發呆。
他在思考。
思考接下來要怎么開。
而且,這就是他想要的。
不是李森嶼找虐,是他想知道,當自己駕駛一輛賽車在賽道條件極差時,怎么才能在現有的條件中尋找有效的抓地力。
雨天開車,最能鍛煉尋找抓地力的能力。
那個讓他來比利時開的大神就是這么說的。
原本李森嶼是沒注意到比利時是大神說的,他剛想回復這個好時,才發現自己關注了這個人,這個人發帖數量不多,但個個精品,只是實戰分析較少,多以模擬器為主,講得清楚透徹十分明白。
雖然沒有實戰策略,但這些對他平時跑模擬器有很大的幫助,就關注了。
萬萬沒想到,隨便一個帖子,這人竟然會回復,還幫到了他。
在這之前李森嶼都沒在他自己的帖子下面看他回復過誰。
以至于李森嶼那個帖子現在火的不行。
當然,主要集中在大神回復的那一層。
不過這個神秘的大神在回了一句后,就再沒說過別的。
可惜了,李森嶼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找到他并且感謝對方,畢竟除了回復之外,網站是不能私信的。
看來他只能用好的雨戰成績,感謝那個完全不知道提供了幫助給自己的匿名大神。
雨從早下到晚,李森嶼除了午飯,從早滑到晚。
天色變暗,沒有賽道條件時,李森嶼才終于肯從車里下來。
就連卡丁車的工作人員都感到佩服。
還跟李森嶼合了影,說他跟網上說的根本就不一樣。
當然不一樣,現在是鈕鈷祿·埃爾森(屁股疼版)。
在卡丁車上時感覺不明顯,一下,他覺得自己快散架子了,握方向盤的手發僵,屁股生疼,腰顛的也疼,渾身上下沒幾個好地方,從頭到腳都被淋透。
披著布蘭特早就準備好的毛巾,去更衣室換衣服。
真遭罪。
李森嶼一邊扒身上濕透的賽車服,一邊尋思。
不過他似乎找到一點點竅門,明天白天再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