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阿密國際賽道位于美國邁阿密北部的邁阿密公園中。
這條單圈5.41公里,好似丁字被壓扁變形的半永久賽道圍繞著硬石體育場建造。
整條賽道幾乎沒有起伏,類似巴庫賽道的超長直道和類似銀石及鈴鹿賽道的高速彎角并存,這不僅對賽車抓地力有要求,還要求賽車在高速過彎時保持穩定,避免非正常出彎誘發事故,對賽車引擎輸出以及賽車尾速都是極大的考驗。
跟大多數賽道不同的是,邁阿密賽道是條逆時針賽道,賽車右側輪胎負荷較大,也是車手需要注意的一點。
從方向盤顯示屏上給出的輪胎信息,就能清楚知道這一點。
對于不能避免的事情,李森嶼只能用盡畢生所學讓輪胎的使用壽命更長一些。
這是他二練的第十二圈,經過9和10號兩個全油門假彎,李森嶼可以直接高速通過接下來可開啟drs的長直道,在賽道上呼嘯而過。
李森嶼已經準備開啟drs,好巧不巧,塔拉加迪的一位車手正慢速通過。
就在前幾天,李森嶼還分不清吃尾流和遭遇臟空氣的區別,昨天終于經過不懈努力掌握了這個知識點,眼下就是實戰的好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李森嶼開啟drs快速貼近塔拉加迪車隊的賽車尾部,本就開啟了減阻系統(drs),賽車速度得以提升,如今盡可能貼近前車真空帶,賽車速度能明顯感到又一次提升。
這就是所謂的吃尾流么。
也太爽了吧。
李森嶼不敢也不想嘗試臟空氣。
他覺得自己還沒有把握在300公里每小時的極速狀態下把失控的賽車救回來。
他可不想在練習賽中上墻。
吃了一波尾流,李森嶼迅速抽頭,從前方慢車旁邊超越,在直道結束時的尾速已經達到340公里每小時。
這圈比上一圈有明顯的成績提升,李森嶼還刷走了當前場上的最快圈。
然而他的任務并沒有結束。
沒有一支車隊的賽車開始時就是完美的,適應所有賽道的。
總要針對不同賽道,不同天氣狀況,甚至是賽車的配件套件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調整,使賽車達到最佳的比賽狀態,幫助車手和車隊贏得積分和領獎臺。
練習賽就是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好時機,只是以李森嶼目前的水平還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或者說,他感受到的問題被他歸結為了精神和肢體的不協調導致的分裂感。
雖然這種不協調的感覺跟之前相比,輕了許多。
眼下的李森嶼雖然無法做到對每條賽道了如指掌,但至少對已經經歷過的順時針上海賽道和順逆時針都存在的鈴鹿賽道,還有正在經歷的邁阿密賽道十分熟悉。
每個彎道,每條直道,每個drs監測點,每個剎車點他都背的滾瓜爛熟。
也必須這樣,這是基操。
就像長跑是需要分配體力,調整呼吸一樣。
只不過操控自己遠比操控汽車簡單的多。
好在李森嶼適應能力極強,現在基本不會出現依靠肌肉記憶踩下剎車后,腦子還沒反應過來的情況。
更不會出現出彎后就不知道接下來要在哪里剎車過彎的窘境。
總之,李森嶼自認為在接下來57圈,308公里的正賽中,他應該可以取得一個不錯的名次。
跟上次他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就拿到了領獎臺位置不同,這次他知道。
41圈的長距離練習結束,李森嶼有種虛脫的感覺。
每次比賽都像扒層皮一樣。
這還只是一場練習賽而已,跟正賽的強度沒法比。
從賽車里下來,李森嶼的精神狀態都變弱了,不過好在原主的體能沒得說,雖然也有些微脫水,不過狀態飽滿。
李森嶼緩了緩神。
下車接受采訪。
最近圍場內的炸裂新聞并不多,前兩場練習賽也沒出現大問題。
媒體的采訪內容大致相仿,照本宣科的答就行。
末了,記者問:聽說你跟詹姆有個賭約看起來接下來的比賽勢在必得
李森嶼笑著看她。
消息挺靈通嘛,這都知道。
拭目以待咯。
記者:那對此詹姆作何想法是誰先提出來的
李森嶼回頭,那邊詹姆剛剛接受完采訪,招呼他:詹姆,來一下,她有問題問你。
詹姆本不想搭理,不過確實就差這個記者的采訪了,走過來沖記者笑了下后直接變臉:干什么
李森嶼神態輕松:她問你對我們之間的賭約怎么看。
詹姆看著鏡頭:沒什么看法,反正賭局他提出來的,我接著就是了。
·
第三次自由練習賽是在周六接近中午時進行,就在排位賽開始前三個半小時。
排位賽,顧名思義,位置排名的比賽。
比的是車手單圈最短用時,所以三練的測試主要以輕載油測試為主。
每站比賽輪胎供應商給每支車隊的輪胎數量固定且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