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票房三十億。”
唐安微笑著吐出了這幾個字,語氣沒有多慷慨激昂,就和之前說話一樣,不急不緩地,好像這不是三十億,只是二三億而已。
但是現場的記者們可沒有那么平靜了,唐安這句三十億一說出口,有不少記者還有點發懵。
“我沒聽錯吧,唐安剛才說的是三十億?”
人群中有記者不可置信地轉頭朝旁邊一個認識的同行望去。
“好像是吧,我也聽清楚了,就是三十億。”
“我去,三十億啊,還真是章口就萊!”
“還特么是小目標,那終極目標不是要四五十億了。”
“牛批啊,唐安這也敢說,就算全世界范圍內,單個地區單片票房達到三十億人民幣的電影,目前也只有《泰塔尼克號》、《蝙蝠俠:黑暗騎士》、《復仇者聯盟》和《阿凡達》了,其他的超級英雄電影和《星戰》系列在北美的票房最多也就是四億多美元。
明年《復聯2》肯定是上映不了了,卡梅倫的新片還沒影,《蝙蝠俠》三部曲拍完了,要是《紅海行動》真能拿三十億票房,那豈不是說明年全球各個地區票房最高的電影很有可能會是華語電影了?”
一想到這里,記者們就越發地激動了。
他們做娛樂記者,雖然影視行業不管怎么樣,都跟他們沒有直接的關系。
但是影視行業越繁榮,他們這些娛記也才能有更好的前途。
在九十年代末的時候,娛樂產業不發達,甚至可以說是很落后了。
那個時候一些大報社都是包分配的,沒有專門的娛樂報紙,也沒有娛樂版塊,娛樂新聞一般都是放在文藝副刊里面報道。
新聞所處的版面,決定了負責這類新聞記者的前途,那個時候沒有關系、沒有人脈的畢業生,很多都被分到文藝副刊里。
就像政府機關財政局、組織部這些部門和文教衛的差別,在各方面都比其他記者差的多。
16年前的1998年春晚應該是最精彩的一屆了,那一年還是何囧主持的,不過只出場了二十多秒鐘,字幕上還給的是“何炯”,漢唐傳媒開發部副總經理亞檸也是主持人之一。
那年娜英和王霏合唱《相約一九九八》,成為當年最紅的歌曲,劉德樺和張信澤、毛擰合唱《大中華》。
還有不少寶島和香江明星,彩排的時候不少媒體都派了記者過去,按說新聞不會少。
結果那些大報社基本上就是登了個節目表,了不起頂多加一張一兩張照片,其他的都以太過娛樂給斃了。
娛樂新聞因為太過娛樂而不能刊登...
98年更慘,國家開始科教興國,大力裁撤文藝新聞,一些文藝版塊縮版至一周發一次。
那時候的娛記干的最多的不是去采訪明星,而是參加各種文藝研討會,喝茶看報,成了機關大爺。
直到《還珠》爆紅,98年到11年里歌壇大換血,劉業和秦海茹雙雙拿下金馬影帝影后,一夜爆紅,無數媒體瘋狂跟拍。
還有內地和港臺合拍影視劇,在那之前,港臺劇在內地還有新加坡劇這個對手,《人在旅途》、《天涯同命鳥》、《蓮花爭霸》、《東游記》《小娘惹》這些新加坡電視劇紅極一時。
世紀初的時候,大量內地和港臺合拍的影視劇出現,并且迅速流行,一大堆內地明星和港臺明星的緋聞經常出現在群眾眼前。
炒cp在哪個時代都不過時,諸如趙瑋、陸易、黃雷這些明星當初也經常被批評,拿唐國墻那批人去比較,說他們沒知識,書讀的不夠多。
也和現在媒體拿這些新生代明星和中生代那批人對比差不多,也許再過十多年,這些八零后的演員又該是九零、零零后的榜樣了......
再加上體質改革,天時地利人和加在一起,娛樂記者才慢慢開始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