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任何行業,大家都信奉成功者恒成功。
影史行業也是一樣,一個演員主演的電影票房大爆之后,整個人的身價能瞬間上一個臺階。
最典型的就是陳昆、趙瑋、鄒訊三個了,自從《畫皮》這部沒有大導演的電影拿到兩億票房之后,他們三個就達到了演藝生涯的巔峰。
趙瑋和鄒訊的片酬暴漲至800萬,不算當初已經去好萊塢發展的張紫怡、鞏莉的話,已經是內地僅有的兩個能拿800萬片酬的女演員了。
要知道千萬片酬就是巨星的門檻,這么多年以來,除了甄子單之外,再也沒有人拿到過這個數字。
陳昆也是一樣,拍《畫皮》的時候他的片酬比趙瑋、鄒訊都低得多,但是之后《花木蘭》卻也拿到了800萬的溢價片酬。
不過《畫皮》之后他們三個都撲了幾部大制作,到現在片酬還不到800萬。
就算陳昆接拍《龍嶺迷窟》也只給了900萬,沒有分成,沒有帶資進組。
各大公司對片酬還是控制的很嚴格的,1000萬是一條線,不會輕易給出的。
現在做電影的還是電影人,不像后來做電影的大多都是資本家,市場都被他們玩壞了。
唯一例外的是光羨投資的《廚子戲子痞子》,劉業、黃博、張翰宇都是以1000萬片酬入股,因為風險大,才有的溢價。
不過1000萬是白紙黑字寫在合同上的,電影成功了,只要下一部電影不失敗,拿一千萬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這個年代還是有多少本事賺多少錢的時代,李聯結在《投名狀》拿一個億,那是他的本事。
他拍《投名狀》之前,《致命羅密歐》成本2500萬美元,全球9100萬美元,錄像帶和錄像帶收益近億美元。
《致命搖籃》全球5600萬美元票房,錄像帶等收入4500萬美元。
《狼犬丹尼》、《霍元甲》全都全球大賣,后者作為華語電影海外大賣3000萬美元,錄像帶、dvd收益同樣也有3000多萬美元。
每一部電影都給片方帶來了數千萬美元的利益,論盈利能力,李聯杰甚至比一些好萊塢巨星還要高,最起碼在好萊塢李聯杰幾乎沒有賠過本。
國外也是一樣,一個演員一旦連續成功,那片酬就會一年一個臺階,根本不愁片約。
導演同樣如此,要不然觀眾和制片方也不會迷戀大導演了,人家又不傻。
有大導演就有了保障,《投名狀》才花1億人民幣上趕著請李聯結,不過這是典型的陳可鑫的電影,失敗了。
《功夫之王》李聯杰和程龍各拿8000萬人民幣,北美票房5200萬美元,dvd和錄像帶、電視版權加起來6500萬美元,大賺一筆。
往近了說,張一謀的《三槍》不管多爛,都能大賣,換了個導演,那票房得減個0。
唐安以往的數據就決定了這部《星際穿越》不管怎么樣,就算再爛,至少是七八億打底的。
只要質量過得去,起碼十億起步,十五億都有希望。
雖然嘴上不說,不過王忠軍從第一個星期過去之后,心里的預期是十五億,這已經是最高的估計。
但是現在11天破12億,再過一個星期就能有15億,這票房是奔著18甚至20億去了!
“光唐安這個招牌至少值10億啊。”王忠軍忍不住嘆道。
對面王忠磊也沒有反駁,連續十年,九部電影的成功,甚至可以說影響了一代人,大部分觀眾光看著導演欄里寫著唐安的名字就會走進電影院。
如果《一九四二》是唐安拍的,就算拍的一模一樣,只是換了個導演的名字,應該也能賣十億票房吧。
王忠磊甚至這樣想著。
連續十年的成功,在觀眾腦海里已經形成了固有的信任,更何況還有一大批鐵桿影迷。
不過現在沒時間感嘆唐安有多牛逼了,當務之急是要怎么應對。
《盜墓筆記》離《星際穿越》晚兩周上映,原本預想著就算走勢再好,第三周的時候單周也就是接近三億的樣子。
七天三億,休息日也就是5000萬左右的樣子,《盜墓筆記》完全可以超過這個數字。
但是上周《星際穿越》竟然拿到了6.92億票房,這一周就算跌幅巨大,算50%的跌幅,那也有3.5億。
別看只是5000萬的差距,但是意義完全不一樣了。
比想象中的爆發的還要強烈,出乎了他們的預料,接下來面對的問題也更困難。
王忠磊想了想道,“大哥,要不然還是增加票補,降低一到兩個點的分成吧。”
王忠軍問道,“目前首日預售多少了?”
“700萬,,估計上映之前首日預售能有兩千萬多點。”王忠磊回道。
《星際穿越》預售3100萬,差了三分之一,首日票房應該會在6000-8000萬之間。
8000萬的首日票房還可以接受,就有很大希望破十億了。
王忠軍道,“現在的票補也差不多夠了,除了淘票票和我們出的5000萬之外,微影時代和貓眼也有一部分票補,等過了前兩個星期再看。”
“那分成呢,還有三天就要上映了。”
王忠軍猶豫了一下,還是搖搖頭,“等等吧,晚上看看《星際穿越》的票房,如果這個星期一波動比較大的話,對我們應該沒有多大影響。”
十億票房啊,哪怕一個點都是上千萬人民幣,誰舍得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