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合伙人》的投資談的很順利,這方面雙方都有默契,而且中間還夾著一個唐安。
王忠軍先前安排人提前宣布電影,算是坑了唐安一把,肯定要補償回來。
畢竟唐安跟他簽的是勞務合同,不是導演合同,沒有義務一定要拍電影。
只要每天準時上下班打卡,履行了身為藝術總監的義務就行。
電影成本雙方核算后也達成了一致,制片+宣傳成本5000萬。
華宜出資90%,也就是4500萬,占據所有收益分成的70%。
發行費從《驚天魔盜團》的8%也再次降了1個點,來到了7%。
這已經是國內最低的發行費用了,有資格享受這個待遇的目前只有張一謀。
發行費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發行公司對這部電影重視程度。
不看好一部電影的話,發行費太低了,沒錢賺。
而注定要大爆的電影多得是公司搶著發行,哪怕費用再低都比一般的電影賺錢多了,自然而然要降低發行費。
而唐安工作室出資10%,也就是500萬,占據全部收益的30%。
30%也是當初王忠軍和唐安談下來的最高份額,寧可讓你少出點錢,也不會允許占據太多的份額。
唐安這個工作室沒有什么資源,要拿30%的分成至少要付出35%的投資。
也就是說,唐安的導演片酬抵掉了25%的投資。
也就1250萬,看起來是少了,可是這1250萬到時候能換來的將是三四倍的收益。
最強勢的還是好萊塢頂級導演啊,諾蘭在《敦刻爾克》里拿了2000萬美元的基礎片酬加20%的全球票房分紅。
在國內肯定拿不到這個數字,至少現在誰都拿不到,要不然制片公司要倒貼錢了。
國內比不得好萊塢。
好萊塢有各種版權、周邊。
國內什么都沒有,各種版權賣個千萬以上就不錯了,海外版權還要看電影類型。
而且好萊塢巨星只參與票房分成,除非自己投資,要不然其他的收益跟他沒關系,而唐安卻是全球所有收益分成。
定下所有細節之后,華宜開始去光電備案,等待審核通過。
唐安也在繼續制作分鏡頭腳本,制作完一部分場景之后,就交給制片組分割劇本,然后各個制片按順序準備。
十月過去了,國慶節也過去了,今年的國慶檔有著《畫皮》的加入算是比較熱鬧的一年,總票房也比往年任何一次都要高。
2.43億的票房,排在華語電影影史第五名,僅次于《驚天魔盜團》、《赤壁》、《滿城盡帶黃金甲》、《集結號》、《風聲》。
甚至比三大巨星主演的《投名狀》、周星池執導的《長江七號》都要高出4000萬。
可以說《畫皮》從一上映就在挑戰者娛樂圈眾多人士的神經,超高的票房讓所有人都瞠目不以。
票房比原版高出個一千多萬,不過這也差不多是國慶檔的極限了,不是人力所能影響的。
要想突破極限,除非出現《阿凡達》這樣劃時代的大片,從技術上超越如今好幾個檔次。
不過國內暫時拍不出來,時間、人力、物力,代價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