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試是最能夠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及性格的一個關卡,這個人是老成持守,還是開拓進取;是紙上空談,還是敦本務實。都能在筆試之中體現出來。
不過馬鈺還是有著一絲遲疑:“師叔,現在弟子們還小,考他們這個是不是有些早了?”
“早不早考過之后便知,況且,三歲看到老,只要思想方向不錯,即使細節把握不準也沒什么。他們基本都是同齡人,矮子里面拔長子,基本也算公平。”趙玄掃了一眼在下面奮筆疾書的弟子,低聲回道。
此時筆試已經開始,就在這重陽大殿之內。一共給他們兩個時辰,由趙玄、馬鈺親自監考、批卷,答到什么程度,也只能看這些弟子的本身了。
這些弟子明顯在之前比武的那幾天就早有準備,發下筆墨紙硯后,直接動筆,但也有那么幾個寫著寫著忽然眉頭緊鎖,似乎寫不下去了的樣子。
趙玄視而不見般,悠哉悠哉的在殿內溜著彎,時不時的停在某一個弟子身后,掃兩眼他的“試卷”,之后也不發表什么意見,繼續到下一個弟子身后觀看。
時間一晃就是兩個時辰過去,有得弟子已經寫完,正在校對,而有得弟子卻還在寫寫畫畫。
馬鈺走到眾人面前道:“好了,筆試結束,大家都出去吃飯吧。等我與你們師叔祖批閱完后,再進行下一場比試。”
一眾弟子領命出去,有得眉露喜色,明顯對自己的答卷很有信心;有得弟子則唉聲嘆氣,看來自己都對自己不滿意。
等眾人全都離去后,馬鈺便吩咐沒有參加考核的弟子,為他與趙玄送來飯菜。將一眾試卷歸納好后,不禁苦笑道:“師叔,看來這也是一個大工程。”
趙玄笑而不語,竟自從試卷中抽出幾張,拿出第一張遞到馬鈺面前,道:“你先看看這一張。”
馬鈺面露疑色,將試卷接在手中觀看,可漸漸的,眉毛不由得皺起來。
這筆試考的是弟子對全真教日后發展方向的規劃,而這名答卷的弟子雖然并非紙上空談,可滿篇都是借勢之語。
比如說其上寫到,可以向朝廷借勢,可以向其余教派借勢,可以向農民百姓借勢,總之是通過借勢,最后將全真教發展光大。先不說此已偏離道家真意,便是全真教此時已經成為天下第一大教,如何需要借勢?
“此子雖然智謀不錯,但眼界不夠,氣量也不夠,當不得掌教之位。”馬鈺思索了片刻道。
趙玄點點頭,道:“師侄可知此人是誰?”
馬鈺搖搖頭,這些試卷都是參考了科舉制度,每一張上面的名字都由弟子親自用封條粘上了,如果單看筆跡,他也看不出是誰的來。
趙玄見此笑道:“你揭開看看不就得了。”
馬鈺扶額道:“卻是弟子糊涂了,這張試卷既然已經斷定不通過,那看看也沒什么。”說著用手揭開上面的封條,待看到名字,忍不住輕咦一聲:“竟然是志敬那孩子?”語氣十分不可思議,似乎沒想到寫出這樣一篇文章的竟然是他較為看中的弟子。
趙玄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又拿起一張試卷遞到馬鈺面前,道:“你再來看看這張。”
馬鈺沒有遲疑,接過來拿在手中觀看,邊看不由邊點頭道:“這位弟子還不錯,眼界開闊,氣量非凡。”
原來這第二張卷子上點明全真教已經是天下第一大派,今后的發展,只定在廣收弟子,廣結良緣之上。此乃是老成之,很難想象竟然是一個十七八歲的熱血青年寫出來的。不過到看到最后,馬鈺還是忍不住皺了皺眉頭,道:“這名弟子卻是有些想當然了,竟然說‘勤練武功,只要武功第一便可保全真教不衰落’。此用在江湖雖然有幾分道理,可真正的大教又其實幾個高手便能撐起來的?若是不修道德,不講仁義,便是教派再大也會滅亡。這位弟子雖然老成持守,可對自己也太過自負,亦不是掌門良選。”說到最后真跟要選接班人一樣。
趙玄聞還是笑笑,道:“他卻是武功太高,沒遇到過敵手,只要以后受些挫折,多加磨練,也不至于盲目自大。”
馬鈺聞心中一動,揭開封條,果然姓名欄上寫著“李志常”三個大字。
這時趙玄又遞給他一張試卷,道:“你再來看看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