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中為何鳴號示警?
回稟陛下,有江東水軍逆流而上,距離我軍大營不遠了,故而士卒鳴號示警!
啊,傳朕旨意,全軍備戰,提防吳軍進攻大營!
遵旨!
連綿號角聲中,曹軍將士們沖出帳篷,迅速在江邊上列陣整齊,弓箭手在前,牌刀手在后,大隊騎兵沿著江岸來回巡視,防備吳軍搶灘登陸!
曹丕帶著文武群臣,登上了灌嬰城的南城墻,居高臨下,向東瞭望,想看一看是什么情況
只見波瀾壯闊的江面上,一支龐大的船隊正在逆流而上,大小戰船密密麻麻的,把水面都給覆蓋住了,起碼有四五千艘之數,種類更是繁多,有疾速如飛的走舸,有異常堅固的艨艟,有沖擊上岸用的平船,還有上下五層可裝載兩千將士的大型樓船!
旗艦是一艘白色余皇大舟,長十余丈,高四五丈,猶如一座活動的堡壘,中間高高的桅桿上面,掛著一面赤色帥旗,中間一個斗大‘陸’字,迎風飄揚,上下起伏!
舳艫千里,旌旗蔽空,未想江東水軍如此之盛,難怪以太祖武皇帝之神威,亦在烏林折戟沉沙呢!
陛下,江東水軍沖過來了!
啊,全軍備戰,準備短兵相接!
遵旨!
曹丕與群臣大都是北方人,從未見過這種浮江萬艘的場面,不禁為之驚嘆萬分,原本滿滿的必勝之心,也瞬間下降了一小半,吳國實力雄厚,讓人不敢小覷啊!
吳軍船隊逆江而上,并沒有前往柴桑大營,而是向北岸靠近過來,似乎有發起進攻之意,這讓魏國君臣有些緊張,又有一些欣喜和期待!
要知道,吳軍在水中是條蛟龍,一旦上岸就變成爬蟲了,魏軍憑著強大的步騎兵,可以輕松碾壓對方,殺一個尸漂水面江水為之不流!
吼!吼!
我家陸大都督有良告之魏主: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預備之固,愿魏主退還城池,早歸中原,否則烏林兵敗之禍不遠矣!
很可惜,距離北岸大約三箭地遠,吳軍船隊改變了航向,大小士卒站在船邦上,向著曹營整齊吶喊,真猶如滾滾驚雷一般,可見軍心士氣極高!
與此同時,余皇大舟上出現一道身影,身穿白袍腰橫寶劍,憑欄而立穩如泰山,正是吳國大都督陸遜,還向著北岸招手示意呢!
在江面上游蕩三圈之后,吳國船隊才緩緩駛進彭蠡湖(鄱陽湖古稱),入住柴桑大營去了,整個過程井然有序,數千艘戰船無一掉隊,顯示出高超的訓練水平以及指揮能力!
唉,沒想到吳越蠻荒之地,也有這般儒雅之將,看來要想平定江東,朕還需多費一些力氣啊,諸位愛卿,可有誰知道這個陸遜的根底嗎?
看過吳國水軍之盛,曹丕心中久久不能平息,更嘆息陸遜這般人物,為何不是自己的臣子呢?
碧眼兒真是好福氣啊,先有周瑜次有魯肅,如今又有陸遜,前后鎮守長江二十余年,使得魏蜀不敢輕視東吳分毫!
回稟陛下,這陸遜的底細嘛,微臣略知一二!
衛尉大人仔細說來!
臣遵旨!
群臣中站出一人,正是衛尉華歆,專門負責收集情報的官員,記憶力又特別好,魏蜀吳三國上層人物的履歷,全都裝在他的肚子里了。
陸遜,字伯,吳郡吳縣人氏,其家為吳郡四大族之一(顧陸朱張),累世為官不斷,其祖父陸紆官至城門校尉,其父親陸駿任過九江都尉!
陸遜八歲喪母,十歲喪父,由其叔祖父廬江太守陸康扶養,并在其任所讀書,兩年之后陸康病逝任上,家中再無成年男子,年僅一十二歲的陸遜肩負起了支撐門戶之責,處理家務無不妥當,與人交往不失禮數,以才智而聞名鄉里!
陸遜足智多謀,文武雙全,很快在江東子弟中嶄露頭角,十八歲出仕孫氏幕府,受封都尉之職,并受到了大都督周公瑾的青睞,攜帶左右,參與軍機,厚愛猶如自家子侄一般!
后來周公瑾魯子敬先后亡故,江東大軍呈群龍無首之狀,而一眾老將功臣皆欲爭先,未想孫仲謀力排眾議,任命了陸遜為大都督,統帥江東幾十萬兵馬,時年二十四歲!
陸遜上任以后,操練兵馬,鞏固江防,還曾多次出兵討伐山越,每戰無有不勝者,先后俘虜數十萬之眾,擇其精壯者從軍,老弱者遍籍為民,吳國國力因此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