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逸立刻回信了,嚴厲申飭了小母狼一番,自己的兒子姓蕭,是血脈純正的漢家兒郎,不是什么匈奴貴族,這一點毋容置疑!
與此同時,命令駐扎河套地區的張燕,暗中集結兵馬,緊盯匈奴王庭的情況,如果趙浪識趣一些,把大單于之位傳給了蕭戰,那就一切都好說了。
否則的話,數萬漢軍鐵騎西渡黃河,直接殺到匈奴王庭去,用武力支持蕭戰上位,至于那些匈奴貴族嗎,誰敢不服,殺無赦!
帝位之位傳承,總是暗含刀光劍影、且帶有濃濃的血腥味,由如今而推測過往,想來堯帝、舜帝、大禹交替之時,也非常的‘熱鬧’吧?
想到這里,蕭逸把《史記》放回書架上,在墻壁上拍了三下,蹦出一個暗格來,從中取出一本古籍《竹書紀年》。
這是掘子軍摸金之時,從一座戰國大墓中找到的古籍,全都由大篆書寫而成,送到了無愁侯府之后,大才女蔡文姬進行了翻譯,才知道其中內容!
《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共有十三篇,敘述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按年編次!
《竹書紀年》里面,也有五帝的記載,以及帝位傳承的經過,卻與《史記》記載的大相徑庭……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
‘舜囚堯于平陽,取之帝位。’
‘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聞堯死,葬于九嶷山下,其二妃娥皇、女英往尋,抱竹痛哭,淚盡而死!’
…………
沒有和平禪讓,也沒有大公無私,有的只是陰謀詭計,舜趁著堯帝年老體衰,把他流放到了遠方,自己奪取了帝位,又把堯的兒子控制起來,以免威脅自己的位置!
兩者相比較,《竹書紀年》顯然更可信一些,人都是有私心的,豈會把帝位拱手讓與外人,人同樣是有野心的,為了奪權可以不擇手段,甚至是殺戮至親之人!
可這本書翻譯出來之后,立刻被蕭逸藏到暗格之中,不準任何人觀看,就連蕭氏諸子也不行,同時叮囑蔡文姬,不要向外吐露一個字!
沒辦法,這本書一旦流傳出去,勢必引發一場思想大地震,稱頌數千年的圣君,竟然是陰險小人,靠著篡位奪取了天下,手段還如此的殘忍!
常道:子不父之過,身為后世子孫,還是給祖先留點顏面吧,道德樹立起來不容易,不能被一本書給摧毀了!
尤其是現在,漢室衰微,曹魏崛起,早晚也會來一場禪讓的,就按照《史記》記載的,和平演變最好不過了,也給后世樹立一個榜樣,少做殺戮,以免內耗!
“啟稟父親,大王派人送來一個錦盒,指定要您親手拆開!”
“哦,拿進來吧!”
蕭逸剛把書收藏好,長子蕭玄就走進來了,下跪行禮之后,雙手獻上一個黑漆錦盒,上面還貼著兩道封條,赫然是曹丕的親筆!
蕭逸扯下封條,輕輕的打開了錦盒,里面赫然是一枚白色蟒蛇頭骨,猙獰恐怖、滿嘴的鋒利牙齒,做出望天咆哮之狀,想來生前也不是善類!
記得兗州舉兵之時,軍中嚴重缺乏糧草,將士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曹操、蕭逸商議之后,帶人挖了梁孝王-劉武的陵墓,取其陪葬金銀珠寶以養軍,終于度過了困難時期!
挖掘過程之中,在墓道里發現一條白色巨蟒,身長數丈,力大無比,大小將士皆不敢靠近,蕭逸乃獨自上前,恃勇拔劍斬之!
事后,白蟒皮制成了兩件軟甲,又堅又韌,刀劍難傷,還有冬暖夏涼、蛇蟲鼠蟻不近的效果,蕭逸自穿一件,獻給了曹操一件!
蟒首也給了曹操,剔除皮肉、用藥水浸泡之后,制成了一尊鎮紙,就放在曹操的書案上,生前經常的把玩欣賞,后來傳給了世子曹丕!
未想二十多年過去了,蕭逸親手斬下的蟒首,又送回到了自己手中,盒子里沒有別的東西,也沒藏著什么紙條,一切深意皆在這件禮物之中了。
傳說之中,蟒蛇身懷一絲真龍血脈,若是長期吸收日月、山川中的精華,再經受九重雷劫,就有望脫去蛇皮,化成龍身,進而沸騰九天呢!
曹丕送這枚蟒蛇頭骨過來,就是在暗示蕭逸,自己就要取代漢室、做真龍天子了,你支不支持我?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