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的小命沒有丟,不是劉備舍不得殺這個義子,而是嫌棄他的腦袋太小了,頂不起眼前碩大的黑鍋!
簡單來說:劉封與劉璋素無仇怨,為何要下毒謀害呢,肯定是幕后有人主使,誰又能主使這位少將軍,自然是他的干爹了。
因此殺掉劉封的話,非但不能擺脫嫌疑,反而會越描越黑呢,坐實了劉備就是幕后主使,還落個事后‘殺人滅口’的罵名。
“嗚嗚!--可憐的兄長,痛煞吾心!”
可不找個替罪羊,如何破解眼前的局面,劉備一邊嚎啕大哭,一邊暗暗思索,這一關要是過不去,益州牧可就難做了?
劉封連滾帶爬的,躲進了遠處的人群中,趴伏在地不敢亂動了,生怕做了可憐的替罪羊,一雙眸子的深處,卻有怨毒的光芒閃爍……
“此必有人暗施毒計,欲讓主公背負千古罵名,然而事到如今,主公哭泣無用,唯有效仿堯帝之事,先行登上大位,而后徐徐收拾人心了!”
龐統躡行上前,附在劉備耳邊嘀咕著,在場的所有人里面,他是最信任自家主公的,決不會做出殺人奪位之事,不是不夠狠心、而是沒那么蠢!
以劉備的政治手段,完全可以輕而易舉的、把劉璋玩弄于股掌之間,再順利奪取益州牧之位,就算要殺人滅口,也會等個恰當時機,把事情做的神不知、鬼不覺!
這種中途下毒殺人,再請賓客們來圍觀的事情,只有沒頭腦的蠢貨才會做,顯然是有人暗殺了劉璋,再把黑鍋扣在了劉備頭上,真是好歹毒的計策!
“堯帝之事,軍師之有理!”
劉備也是粗通經史之人,尤其愛讀歷代帝王本紀,瞬間明白了龐統的意思。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嚳娶陳峰氏女,生放勛,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不善,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
也就是說,帝嚳死后,本來傳位長子摯,卻被次子放勛、也就帝堯給取代了,過程史書中沒有說明,卻少不得政變、逼宮、流放、暗殺……
帝堯擁有了天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百姓昭明,合和萬國,遂成為一代圣君,后世提起先王之治,必推堯、舜、禹、湯,而帝堯為‘四大圣君’之!
誰又記得他以弟弒兄、謀奪帝位的事情,就連司馬公著《史記》,不也是一筆帶過嗎,這叫做為尊者悔!
同樣的,弒兄奪位這口黑鍋,劉備是甩不掉了,取其百般抵賴、越描越黑,不如咬牙承認下來,趁勢奪了益州牧的位置!
至于百年之后,史書怎樣記載這件事,就看劉備功業如何了,如果稱王稱帝,進而一統天下九州,劉璋就是中途病死的、喝水嗆死的、吃飯噎死的……反正是自然死亡!
相反的,如果劉備的霸業不成,必被后人切齒臭罵,什么織席販履小兒,冒充漢室宗親,常敗將軍,丟棄妻子……也就不差‘弒兄’這一條了。
“劉州牧于會盟途中暴斃,此大不幸之事也,如今曹軍大舉壓境,對巴蜀之地虎視眈眈,百姓人心惶惶,官員晝夜不安!
當此非常之時,必行非常之事,為益州百姓計、為漢室江山計,請主公弟接兄位,暫代益州牧之職,統領軍民人等,與曹賊決一死戰!”
“請主公弟接兄位,暫代益州牧之職!”
龐統上前兩步,不顧李恢、費觀等人阻撓,在劉璋尸體上強行搜查,最后從腰間摸出一個錦囊,里面正是益州牧金印,高舉到了劉備的面前。
與此同時,孫乾、簡雍、蔣琬、伊籍等荊州舊部,以及一部分巴郡官員,都跪倒在了雨地中,恭請劉備接任益州牧!
可是李恢、費觀、吳班這些巴蜀重臣,以及五成以上的巴郡官員、士族、名流……雖沒有出反對,卻膝蓋挺的筆直,不愿向劉備跪拜行禮!
都說名利、名利,名在利之前,士族們固然看重利益,可是更加看重名聲,甚至愿意為了保全名聲,殺身成仁、舍生取義!
如果劉璋平安無事的,把益州牧之位讓給了劉備,士族們不介意下拜的,這叫做吐故納新、順應時勢,面子上也還說的過去!
如今劉璋死的莫名其妙,劉備在尸體前接任益州牧,他們就不愿下拜了,否則就是沒有氣節,還要落個賣主求榮的罵名!
眼看有一半人不肯下拜,劉備可就尷尬了,金印就在眼前,自己接過不是,不接更不是,這叫什么事呢?
還是龐統有辦法,眼看有些人不肯屈服,偷偷向簡雍使個眼色,又伸出了三根手指,后者立刻鉆出人群,般取救兵去了……
“我家哥哥乃是當今天子……之叔,帝室貴胄、鳳子龍孫,別說小小益州牧了,就是自立為王有何不可?”
片刻之后,雷鳴般的吼聲響起,張飛身披鑌鐵鎧甲,手持丈八蛇矛,指揮著數千名士卒,把常棣亭重重包圍起來了,揮舞刀槍,殺氣騰騰!
很顯然的,今天誰不臣服新主公,就是眷戀舊主,那就隨舊主而去吧,已經開了殺戒的人,是不介意多殺幾個的!
“唉!--諸位,認了吧!”
白刃臨頭之下,李恢、費觀等人互相看看,無奈的矮下了身體,或是坐在地上,或是蹲在地上,依舊不肯下跪行禮,更不肯叫一聲主公,武力能讓膝蓋彎曲,卻不能讓人心順服。
“承蒙諸位不棄,備唯有受命,暫代益州牧之位,待擊退曹軍,局勢平定之后,再請推舉賢者任之!”
就這樣,在同族兄弟的尸體旁邊,在雷電交加之中,劉備接過了金印,正式宣布繼任益州牧,可用大半生積累的仁義美名,也都付之流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