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年-春,三月初五-谷雨,大地之上,寒潮消散、氣溫回升,一陣陣的東南風起,吹拂兩岸的花草樹木,散發出清新誘人的味道,也吹皺一江春水、激起了無數浪花!
經過一番修整、擴充,劉備帶領六萬人馬,來到了長江北岸,與南岸的孫權攜手,共同對抗曹操的大軍,戰局又為之一變!
得知盟軍到來了,孫權、周瑜欣喜若狂,反復商議后決定,把北岸重鎮-夏口交給劉備,作為大軍駐扎之地,兩軍隔江相望、互為援助!
夏口位于漢水、長江交匯處,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視作荊州的‘東大門’,原在荊州大將-黃祖手中,后來被小霸王-孫策搶走了,如今又送給了劉備!
除了一座戰略要地,孫權、周瑜還派使者過江,送去大量軍械、糧草,以資盟軍作戰之用,同時送去一封請柬:‘邀請劉皇叔過江相見,商議聯合破曹之事!’
使者很快回來了,卻不見劉備的身影,反而帶回一封書信,同樣邀請孫州牧、周大都督到夏口相見,共同商議軍機大事!
孫權、周瑜很聰明,劉備、孔明更加狡猾,知道雙方的軍事同盟,是迫于曹軍巨大壓力、才無奈形成的,基礎十分的脆弱,誠意更是一點沒有。
一旦打敗了曹軍,雙方必然爭奪荊州,同盟也就隨之破裂了,沒準還要刀兵相見呢,自然要小心提防了,那敢輕易到對方大營呢?
可是雙方結成聯盟,劉備、孫權不見上一面,探討具體作戰計劃,又實在說不過去,因此使者往來、反復交涉之后,采取一個折中辦法。
夏口、三江口中間地帶-江面寬闊、水流緩慢,上游沖刷下的碎石、泥沙,大量淤積于此,天長日久之下,竟形成了一座江心島!
江心島-東西三里有余、南北百余丈,上面草木豐茂、水鳥成群,風景格外優美,長江上往來的貨船、漁船,經常來此停靠休息。
雙方商議之后,決定在江心島上面、修建一座竹木涼亭,讓劉備、孫權在亭中相見,即能商議軍機大事,又都不用過江了,可謂兩全其美呢!
接下來,水軍運送磚石、木料,工匠們上島開始修筑,又找人算定黃道吉日,一切有條不紊進行中……
…………………………………………………………
三月十六-青龍、白虎當值,難得的黃道吉日,天氣晴朗無風,雙方相見的日子到了!
清晨時分,孫權早早起來了-清水沐浴、更換華服,佩戴龍泉寶劍,而后在魯肅陪伴下,登上了坐船-余皇大舟,甘寧帶領五百甲兵,負責護衛安全!
周瑜則坐鎮大營,以免的軍中無帥,又派了凌統、蔣欽領一支船隊,在長江水面上游弋,防止曹軍前來偷襲,也防止劉備一方搞小動作!
按照約定,雙方上午辰時相見,可孫權的船提前半個時辰、就到了江心島附近,這樣做的目的嗎,名義上提前一步、以免失禮!
實際想告訴劉備,自己才是東道主、也是東南半壁的主人,自古朋友間相見,都是主人迎接客人,這也是雙方第一場較量--區分主客!
“哈哈!-孫州牧大駕光臨,江心小島、頓生光彩,備在此等候多時了!”
“哈哈-晚輩何德何能,竟勞劉皇叔在此等候,真是羞煞人也!”
“請!--請!”
………………
孫權算計的不錯,可惜還是晚了一步,當他踏上江心島之時,劉備、孔明已經捷足先登,就連酒菜都準備好了,趙云領數百親兵護衛四周。
大將關羽領一支船隊,同樣在上游處徘徊,即是防曹軍,更是防江東,還與凌統、蔣欽的隊伍對峙起來,雙方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原來劉備、孔明半夜就起床了,天一亮就坐船出發,卯時未到就上島了,這是告訴孫權--反客為主!
剛剛見面,先輸一招,這讓孫權極為惱怒,表面上卻沒露出來,反而大笑上前行禮,甘愿以晚輩自居,心中卻在琢磨著,自己如何扳回一局!
雙方寒暄之后,共同走進了涼亭,里面有四個座位,劉備、孔明,孫權、魯肅相對而坐,趙云、甘寧帶人在周圍護衛,不得靠近十丈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