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劉表病逝了,劉備嚎啕大哭起來,哭的是撕心裂肺,不知懷念去世的同姓兄長,還是心痛失去的荊州牧位子!
關羽、張飛上前解勸幾句,語氣中透露出的,更多還是興奮之色,如果自家大哥做上荊州牧,就有稱王稱霸的機會了!
不過嗎,襄陽城在蔡瑁、張允手中,遺命也被他們銷毀了,如何奪回州牧之位、安置十幾萬百姓,還要好好謀劃一番,這個難題就靠徐庶了!
“北有曹賊大軍壓境,南有叛逆禍亂蕭墻,我軍困守樊城彈丸之地,糧草不濟、人心惶惶,必須早圖良策,尋一安身之地,屬下有上、中、下三策,還望主公自決:
上策:立刻挑選精兵良將,連夜襲取襄陽城,斬殺蔡瑁、張允,廢黜蔡氏、劉琮,而后主公自領荊州牧,集結荊州九郡之力,北上抗擊曹賊大軍!
中策:人馬東進江夏郡,與大公子劉琦匯合,以漢室家法、長子繼位的名義,聯軍進取襄陽城,而后立劉琦為荊州牧,主公掌握實權,再與曹賊決一死戰!
下策,渡過漢水南下,進取重鎮江陵,那里的錢糧極廣,足以養活十幾萬軍民,而后割據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再東聯孫權,西聯劉璋,與曹軍周旋下去,以待天下大勢有變!
局勢危機,如履薄冰,三策必選其一,若是猶豫不決,人馬逗留不去,恐怕會有滅頂之災,還望主公速速決斷呀!”
徐庶不虧王佐之才,對局勢做出了精辟的分析,以及相應的幾種對策,而后把決策權交給了劉備,既盡到了一個謀士的責任,又不觸動君臣間的紅線!
“元直先生之有理,容我略加思索,既刻做出決定,十幾萬軍民的生死,就在一念之間呀,襄陽城、江夏郡、江陵城……選那里為好呢?”
劉備本是決斷之人,此時卻頻頻搓手,臉上露出猶豫之色,事情實在太大了,選對了困龍升天,選錯了萬劫不復呀!
憑心而論,劉備是傾向于上策的,想要做這個荊州牧,而后以九郡之地、兩百萬軍民為本錢,爭霸天下、成就大業!
可以劉表的遺命已毀,自己無憑無據的,如果強奪襄陽城的話,恐怕引來世人咒罵,進而失去人心支持,自己行走天下多年,之所以能屢敗屢戰,靠的就是一點仁愛之名!
何況自己只有四五萬人馬,歷經數次大戰之后,已經是疲憊不堪了,攻打銅墻鐵壁、有十萬大軍駐守的襄陽城,勝算恐怕不大呢?
可是放棄大好機會,把州牧位置讓給別人,或者跑到南邊的窮鄉僻囊去,劉備又有點不甘心,這才陷入了猶豫之中!
“啟稟父親大人,留在南陽郡的細作報告,曹操接連兵敗、惱羞成怒,下令調殺神-蕭逸上陣統兵,玄甲鐵騎已經南下了!”
“鬼面蕭郎來了……快點備馬,咱們連夜逃走!”
“大哥勿驚,蕭逸離此路遠,一時半刻到不了樊城,咱們還有時間撤退的!”
正在猶豫之間,義子-劉封走了進來,也送上了一份密報,為了監視曹軍情況,南陽郡內留下不少眼線,風吹草動隨時稟報!
聽到‘鬼面蕭郎’四個字,劉備的第一反應是拔出寶劍、四周觀看,而后就要爬上的盧馬、逃之夭夭……老婆孩子都顧不上,實在是屢戰屢敗,已經嚇出后遺癥來了!
關羽、張飛連忙上前,好一番安慰之后,才讓大哥穩定下來,不過受此刺激,劉備也狠下心了--選上策,取襄陽!
滾滾罵名固然可怕,鬼面蕭郎更加可怕,若不拿下襄陽城、奪個立身之地,等到他的玄甲軍追上來,自己恐怕死無全尸了!
一番商議之后,決定留下關羽坐鎮樊城,照顧隨行的十幾萬百姓,監視北邊曹軍一舉一動,尤其是玄甲鐵騎的動態!
劉備、張飛、趙云、徐庶挑選了一萬五千精兵,攜帶兩天的口糧,連夜從大營出發,前去襲取襄陽城了…………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