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之平,義兵征,神武奮,金鼓鳴,邁武德,揚洪名;
漢室微,社稷傾,皇道失,桓與靈,閹宦熾,群雄爭;
邊韓起,亂金城,中國擾,無紀經,赫武皇,起旗旌,
………………………………
一波三折的出征儀式后,數十萬曹軍拔營起寨、陸續的向南進發了,為了進一步鼓舞士氣,在隆隆戰鼓、綿綿號角的伴奏下,將士們扯開了喉嚨,高唱起了軍歌-《初之平》!
曹操文能治國、武能安邦,詩賦上也有很高造詣,寫下不少名篇不說,還招募了大量飽學之士,其中有一個人叫繆襲,字熙伯,東海蘭陵人,年紀輕輕、才學極高,尤其善于詩賦!
曹操進封魏公之后,繆襲絞盡腦汁,寫了一部《魏鼓吹曲》,用來歌頌曹操的赫赫戰功,其中有《初之平》、《戰滎陽》、《獲呂布》、《克官渡》、《屠柳城》……皆是辭優美,慷慨激昂之佳作!
曹操聞之大喜,先是重賞了繆襲千金,加封‘散騎常侍’,成為了相府的筆桿子之一,又把《魏鼓吹曲》傳入軍中,讓大小將士日夜學唱,成為了曹軍的戰歌!
“嗚!……嗚!嗚!”
“吼!……吼!吼!”
幾十萬曹軍大舉南下,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分成了數十支隊伍,只見漫山遍野、旌旗飄揚,人喊馬嘶、刀槍閃爍……出師之盛,莫過于此!
曹軍看著氣勢洶洶的,其實也有很多困難,南方河道密集、土質松軟,七月又是陰雨季節,從早到晚不停的下,道路非常的泥濘,必須不斷的鋪路、架橋、填溝……大軍才能過得去!
加之野外宿營、淫雨霏霏,帳篷、被褥、甲胄、兵刃……盡被雨水浸濕了,將士們難以休息、苦不堪,不少人都生病了呢,而最困難的還不是下雨,而是吃飯!
曹軍有四十余萬將士,超過百萬的民夫,以及隨軍的戰馬、騾子、健牛、毛驢……每天消耗的糧草不計其數!
為了打贏南征之戰,曹軍也籌措了不少糧草,卻大都囤積在許昌、洛陽、鄴城附近,要想送到將士們手中,中間還有一個運輸問題,而運輸途中產生的損耗,更要幾倍的增加呢!
沙場宿將們都明白,小戰比拼勇氣、中戰較量謀略、大戰消耗后勤,縱然有百萬之眾,一旦后勤糧草斷絕了,也會頃刻土崩瓦解的,官渡之戰袁軍的慘敗,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以往曹軍南征北戰,后方有荀彧、荀攸安撫百姓、調撥錢糧,源源不斷供應大軍,曹操、蕭逸沒有后顧之憂,可以集中精神指揮作戰,可是‘二荀’先后自盡,曹營再沒這種頂尖內政人才,大后方也出現了混亂!
有的郡、縣征不到糧草,有的郡縣缺少民夫,而且后勤調度混亂,不時出現運量不足、運送錯誤的事情,軍糧無法及時補給,將士們難免餓肚子了!
“當兵吃糧、天經地義,連頓飽飯都吃不上,這仗還怎么打呀?”
“自古皇帝不差餓兵,糧草接濟不上來,老子們絕不往南走了!”
“再有兩個月就秋收了,壯丁們都出來打仗了,家里的莊稼誰來伺候,冬天又吃什么?”
………………………………
淫雨霏霏、道路難行,又經常吃不到飽飯,軍營里是怨氣沖天,曹軍將士久經沙場,還能勉強的堅持著,強征來的民夫就不行了,不斷的有人開小差,有時一夜逃走幾百人呢!
連敵人的影子都沒看到,就出現了大批逃兵,曹軍四處征戰十余年,還沒出過這種事情呢,不少將領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而后速報中軍、詢問對策!
“文若、公達雙雙逝去,如斷老夫一條臂膀呀,再想后顧無憂、糧草五缺,恐怕是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