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夏侯淵、徐晃、張郃、高覽……一群驍勇將軍,也紛紛的上前請令,希望承擔這個艱苦任務,丞相大人的生命安危,可比戰局重要的多呢!
遼西走廊-道路崎嶇,缺乏水源,不利于大軍推進,而且蹋頓早有防備了,把烏丸、鮮卑兩族七八萬騎兵,駐扎在大凌河一線上,準備來一個以逸待勞,曹軍若是一頭撞上去,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經過反復討論之后,眾人接受了向導官-田疇的建議,大軍掉頭向北行進,從小路出盧龍口要塞,沿著白狼河谷向東走,繞到柳城的西北方向,再從敵后發起進攻,來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計劃聽起來不錯,執行卻極為困難,塞外茫茫大草原上,沒有城池、沒有道路、也沒有人家,后勤補給非常困難,還容易迷失方向,漢軍出塞迷路的事情,可是經常發生的呢,一代名將飛將軍--李廣,就是因為迷失道路,羞愧的自刎身亡!
再說了,白狼河谷地形險要,中間是峽谷,兩邊是高山,大隊人馬進入之后,只能一字長蛇陣行進,如果被烏丸人發現了,從而設下陷阱的話,曹軍必然全軍覆滅!
“各位將軍的好意,老夫真的心領了,不過嗎,山高路遠,賊寇兇頑,此戰非老夫親往征討,不能獲全勝之功,諸位就不必再勸了!
此戰關系到北疆安危、以及天下大計,還望諸位同心同德,共同成此大功,老夫的戰略安排是:正面佯攻、側面偷襲,前拳后手,面面俱到…………”
繞路偷襲的危險,曹操是心知肚明,正因此戰困難重重,自己才要親自指揮,從而激烈三軍士氣,一舉拿下敵巢-柳城!
夏侯惇、夏侯淵、徐晃、張郃……雖說驍勇善戰、忠心耿耿,卻沒有隨機應變之才,也無法掌控整個戰局,說白了,他們只是強悍將領,而不是優秀統帥,挑不起如此沉重的擔子!
唯一能夠分憂的人,又隱居深山不出了,無奈之下,曹操只能親自統軍,上陣與敵人搏殺了,心中落寞之情,語難以表達,當然了,奸雄文韜武略,戰術也是相當精妙的!
夏侯惇,夏侯淵統領十萬人馬,沿著遼西走廊一線,大張旗鼓的向前推進,讓烏丸人錯誤的認為,曹軍的主攻方向嗎,依舊是大小凌河一帶,這就是疑兵之計!
與此同時,曹操帶著程昱、劉曄兩位謀士,徐晃、于禁、張郃、高覽四員大將,以及八萬精銳人馬,再攜帶一個月的糧草,向北出盧龍口要塞,繞路去偷襲柳城!
八萬將士是精挑細選的,分成一萬騎兵、一萬弓兵、兩萬步兵,這是與敵交戰的主力,烏丸、鮮卑皆是游牧民族,以騎兵對騎兵是最好的了,可是白狼河谷太狹窄了,大隊騎兵難以通過,一萬人就是極限了!
其余四萬人皆是輔兵,負責鋪設道路、運送糧草,一旦與敵人發生決戰,他們可以做為預備隊,可是與四萬精銳相比,戰斗力就差上許多了!
臨渝作為曹軍大本營,囤積著無數的軍械、糧草,乃是三十萬將士的生命線,自然要緊密的守衛住了,否則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設想!
張繡、高順、蔣奇各領三萬人馬,布防在舊燕長城一線上,從東、北、西三個方向,牢牢的護衛臨渝大營,又修建了數百座烽火臺,以免敵軍前來偷襲,可謂是萬無一失!
有了三路大軍守衛,臨渝非常的安全了,只有毛玠、李典、樂進三人,統領著兩萬人馬駐扎,還有五六萬工匠、民夫,負責為大軍搬運糧草,至于臨渝的南面嗎,乃是一片茫茫大海,根本不需要防守的!
“蕭郎、奉孝,此番戰略安排,你們以為如何……嘎嘎!”
分兵派將之后,曹操習慣的問了一句,想聽聽蕭逸、郭嘉的意見如何,結果發現兩邊空空蕩蕩的,心中不禁一陣的失落,沒有了一文一武、左膀右臂,自己還能無往不勝嗎?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