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如此盛情,無愁感激不盡,一定奮勇殺敵、收復故土,讓幽州百姓過上好日子!”
蕭逸翻身下馬,抱拳躬身行禮,心中更是感慨萬千,這就是中國的百姓,勤勞、樸實、熱情……只要給他們一分的好,就會得到十分回報!
與此同時,鄧艾、郝昭終于明白了,什么是人民戰爭,有了老百姓的擁護,就會有糧食、武器、兵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絕,打敗一切的敵人,這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可惜呀,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只知搜刮民脂民膏,全不顧百姓們的死活,偶爾有幾個‘明君圣主’,也只是招賢納士、看重有本領的人,對于種田納糧的泥腿子,絕不會多看一眼的,更不會走進鄉村民舍,關心一下民生疾苦!
因此上,中國歷史進入一個怪圈,每隔二三百年左右,就會來一次改朝換代,如果遇到大動蕩時期,王朝更迭愈加頻繁,最厲害的時候嗎,五十年間換了五個朝代、十五位帝王,從未出過千年帝國呢!
歸正傳,在百姓們的幫助下,道路終于打通了,大隊人馬繼續前行,為了表示感謝之意,蕭逸寫了一份手令,讓人火速回鄴城調撥糧食、牛羊,凡是捐獻東西的百姓,一律三倍的回報之!
………………………………………………………………………………
當天晚上,隊伍在一處荒山宿營,安營扎寨之后,蕭逸找來了向導官,準備好好詢問一下,是否有別的道路,可以通往薊縣的!
“小人拜見大司馬大人--公侯萬代,步步高升!”
一名中年人走進大帳,跪在地上叩首行禮,長的身材矮小、膚色黝黑,一臉的飽經風霜之色,這是常年奔波造成的!
此人名叫楊波,是梁家的一名高級管事,十二歲就加入商隊了,東奔西走,風餐露宿,東到大海,西至流沙,北到草原,南到蠻荒……全留下過他的足跡呢!
另外嗎,此人的記憶力極好,方向感也超強,凡是走過一次的道路,就能清楚的記下來,就算茫茫大漠之中,也能找到正確道路,因此人稱:‘活地圖!’
梁小魚回薊縣去了,準備聯絡士族門閥,來一個里應外合、內外開花,臨行之前把楊波留下,負責給大軍帶路之用,如果不是此人幫忙,玄甲軍要走很多冤枉路呢!
“從此處前往薊縣,是否有捷徑可走,若能尋得,必有重賞!”
“大司馬請放心,小人必盡全力!”
…………………………
說話之間,楊波以手做筆,在地上畫了一幅地形圖,幽州的山脈、河流、城池、道路……標注清晰,絲毫不差,不虧有‘活地圖’之稱!
畫完地圖之后,楊波沉思片刻,露出了苦惱的神情,一副欲又止的模樣,似乎是想到了道路,可又不敢說出來!
“把你心中所想的,大膽的說出來吧,對了重重有賞,錯了既往不咎!”
蕭逸察觀色,立刻猜到了幾分,既然倚重于人家,自然要給予信任了,這樣才能放開手腳!
“多謝大司馬信任,小人必然以死相報……廣陽郡、以及漁陽郡南部的道路,已經被袁軍破壞殆盡了,大隊人馬向前推進,恐怕一個月也到不了薊縣!
莫不如轉而向西,經過范陽郡、上谷郡、再翻越燕山山脈,出現在漁陽郡北部,如此只需七天時間,就能一舉拿下薊縣!”
楊波向左畫出一個弧線,這樣行軍路途略遠,可是道路比較完整,也更加的隱蔽行蹤,可以做到神兵天降!
“燕山綿延數百里,環繞幽州的北、西、南三面,山勢險要,要塞堅固,又有敵軍重兵把守,我軍如何翻越過去?”
蕭逸也考慮過繞路,卻因為燕山的阻擋,不得不放棄了想法,尤其是居庸關、喜峰口、獨石口、古北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自己這點兵力無法強攻的!
“燕山雖然險要,卻非沒有破綻,南側的軍都山中有一條山澗,乃是雨水沖刷出來的,地形狹窄,亂石密布,小人當面為了躲避強盜,帶著商隊走過一次,可以通往漁陽郡!”
楊波露出后怕的神色,當初自己帶隊走亂石澗,人員、馬匹折損了三成,既有落石砸死的、也有落涯摔死的,若非走投無路,真不想從此通過呀!
“軍都山-亂石澗-幽州北部……既然如此,咱們就走這里!”
沉思片刻之后,蕭逸一槌定音,有位大文豪說過,世上本來沒有路,人走的多了就是路,自己就走出一條又如何?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