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糧草不足,曹軍每次討伐諸侯,必須速戰速決,一般時間不超過三個月,攻打壽春之役,全靠繳獲的敵軍糧草充饑,這才堅持了下來;還有圍困下邳城,久攻不下,糧草耗盡,差點功虧一簣呀,全靠了蕭逸、郭嘉出謀,這才攻滅了呂布!
相對的,冀州沃野千里,水利充足,自古是盛產糧食的地方,后勤方面強太多了,如果袁紹不宣而戰,聚集四州人馬全力南下,曹軍恐怕要陷入苦戰了呢,萬幸的,人家來了個‘先禮后兵’,這有緩沖的時間了!
現在是七月盛夏,再有三個月是金秋了,那時候秋糧收獲,府庫豐盈,曹軍出征也能堅持久一些,另外嗎,秋收之后,民間壯丁也空閑下來了,可以運送軍械、糧草,甚至是從軍入伍,陣廝殺,所以,必須把戰爭發起時間,推遲到十月份以后,曹軍才有更大的勝算!
第二個關鍵,是外交戰了,袁紹盤踞河北,背靠大漠,那里是游牧民族的區域,其-烏丸人生性貪婪,已經用錢財收買了,不會侵犯邊界;至于匈奴人嗎,雁門一戰死傷慘重,王庭又四分五裂的,沒有大舉南下的實力,也是,袁紹可以毫無顧忌的,把全部兵力壓向黃河沿岸,這叫做單線作戰!
相反的,曹軍則是多線作戰了,北面有袁紹大軍壓境,西南有張魯、劉璋蠢蠢欲動,正南是劉表不懷好意,東南則是孫策虎視眈眈,萬全處于劣勢,為了防備諸侯們趁虛而入,必須分派人馬防御關隘,如此一來,用于對抗袁紹的兵力大打折扣了!
未來三個月內,曹軍必須派出使者,想盡一切辦法,也要拉攏住各路諸侯,讓他們在曹、袁大戰的時候,盡量站在曹軍一方,至少也要保持立,多一個盟友,多一份勝算呀!
總而之,時間是勝利的保障,無論如何,也要爭取三個月的時間,讓曹軍做好決戰的準備,這次河北使者入朝,是一個好機會,想盡各種辦法,也要絆住來人的腳步,使者不回,袁軍不出!
………………………………………………………………………………………………
“大司馬運籌帷幄之,決勝千里之外,縱然姜尚、韓信復生,也不過如此了,此番談話,小弟會一字不差的稟告去,父親大人必然煩惱盡去!”
聽完蕭逸的戰略規劃,曹丕佩服的五體投地,差跪地拜師了……公事完了,按理該回去了,可是這位二公子嗎,一點告辭的意思也沒有,目光反而露出了一種期待,或者-勃勃野心!
“嗯?——啪!”
如果有人欲又止,肯定是不想太多人聽到,蕭逸何等精明呀,立刻輕捻手指,向身邊的夫人做出暗示,曹節心領神會,轉身走出了山洞,為他們看門把風去了!
“此番大戰一起,父親大人必然親征,小弟有心效力一番,不知是隨軍護衛呢,還是坐鎮許昌,還望大司馬教我?”
深山洞府,不見天地,只有二人在此,曹丕突然跪倒在地,行大禮參拜,目光滿是祈求之色,這一仗事關曹家生死,也關系到自己的榮辱,天入地,在此一搏!
這也不怪,身為奸雄之子,豈會沒有政治野心呢,自從大哥曹昂隕歿之后,曹丕是實際的長子,按照宗族制度,繼承父業,理所應當!
實際情況卻非如此,曹操每次巡視地方,或者接見諸侯使者,身邊總是帶著曹植,寵愛有加,風光無限,久而久之,世人只知道采出眾的四公子,卻忘記了整日處理公務的二公子!
曹丕今日跪地問計,一是想鞏固自己的地位,日后繼承曹氏的偌大家業;二嗎,也是試探一下蕭逸的態度,以對方的才干、實力,只要站在自己一方,儲位也十拿九穩了!
“嘶!……嘶!嘶!”
平心而論,蕭逸不想干涉曹家兄弟的爭斗,更不想受到曹操的記恨,可是看著曹丕祈求的目光,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以自己的身份、實力,想要完全置身事外,那是不可能的了,又不能做的明目張膽,既然如此……
想到這里,蕭逸用手指沾著酒水,在青石桌案,寫下了一首四詩:
龍潛海角恐驚天,暫且偷閑躍在淵,
等待風云起聚會,飛騰**定乾坤!
儲位之爭,變幻莫測,萬般語,盡在于此,至于曹丕能領悟多少,看他的造化了!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