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道清朗的聲音,田豐邁步走出隊列,因為‘臨危受命’之功,他已經升為‘冀州別駕’,位列文官之首,可謂春風得意了,同樣的,也招來了不少的嫉妒心!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了朝廷大義的名分,又坐擁徐、兗、豫、司、涼五州之地,麾下兵馬數十萬,謀臣如云,武將如雨,氣焰十分囂張,此時決戰,恐怕時機未到吧!
以屬下之見,主公應該勵精圖治,讓河北百姓修養生息,積蓄糧草,鑄造軍械,三年之后,再行決戰未遲也,如此,可有七分勝算!”
田豐謀略過人,非常清楚彼此的優劣,曹軍將校驍勇,兵馬精銳,利在速戰速決,可他們也有一個弱點,那就是后勤供應困難,出兵時間超過三個月,就會后繼乏力了,圍困下邳之戰,就是最好的證明!
相反的,袁軍戰斗力稍弱一些,后勤供應卻很強,冀州地域廣闊,土地肥沃,一年出產的糧食,是徐、豫、兗三州的總和,如此雄厚的資本,打一場持久戰、消耗戰,才是正確的決定呀!
“嘩!……元皓之有理,曹軍驍勇善戰,又有名將坐鎮指揮,我等不可操之過急呀!”
田豐的話語就像一桶冷水,讓眾人的頭腦清醒了許多,事關生死存亡,謹慎一些沒錯的!
“元皓此差異,曹營看似強大,實則外強中干,而且有三大弊病,乃是自取滅亡之道……”
謀士-郭圖站了出來,直接出反對,目光中還有一絲嫉妒,他與田豐的關系嗎,本來還算過得去,自從后者升官之后,二人的關系變的微妙起來,爭吵的次數也增加了!
“首先,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上欺天子,下壓百官,天下人早已恨之入骨了,一旦開戰,必然眾叛親離,土崩瓦解!
其次,數年以來,曹操窮兵黷武,討伐各路諸侯,雖然僥幸得勝了,麾下兵馬也是死傷慘重,錢糧更是消耗無數,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最后,曹操目光短淺,又不能容人,竟然把首席大將-蕭逸關入天牢,無異于自斷臂膀,而且有失人心,麾下將校豈肯賣力死戰呢?
有此三敗,曹賊豈有不滅之理呢,大將軍順天應人,出兵討賊,上報天子,下安百姓,自當無往不勝,一統中原!”
“公則先生之有理,速速出兵,討伐曹賊,末將愿意做開路先鋒”
“曹賊不滅,天下難安,早晚必有一戰,何必猶豫不決呢?”
……………………………………
不得不承認,郭圖口才極佳,一番滔滔雄辯,把眾人的心火又煽動起來了,尤其是一眾武將們,恨不得立刻出兵,決一死戰!
問題又來了,河北兩大謀士,一個主張暫緩出兵,一個想要速戰速決,又各有道理,到底如何抉擇,真是個難題呀,眾人的目光全集中在袁紹身上,希望他能英明果斷一次,做出正確的決策!
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袁紹縱然振作了一下,也改不了自己的老毛病——好謀無斷,坐在那里,反復琢磨了半響,也難以做出決定,只好把目光投向一個人——許攸!
河北眾多謀士中,許攸才智一般,為人還很貪婪,喜歡金銀、房產、良田、美女……就像貔貅一樣,無物不吞,因此同僚們都看不起他,不過嗎,他也有一向特別的本事——和稀泥!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主公的目光落下來了,許攸縱然心中不愿,也唯有挺身而出了!
“元皓、公則二人所,各有道理,不過嗎,正義之師,先禮后兵,大將軍何不派出一名使者,攜帶大量貢品,前往許昌朝見天子,以示忠臣之意,然后拜會一下曹操,提出三個條件:
其一,歸還裹挾走的數十萬百姓,再賠償黃金二十萬,粟米五十萬斛,以做安置之用!
其二,割讓西涼六郡之地,釋放被俘獲的河北將士,讓他們回家與親人團聚,尤其是逆賊-逢紀,必須押送回鄴城,依律治罪!
其三,昭告天下,遷都鄴城,再把小皇帝也請來,如此一來,大將軍就可以奉天子以討不臣了!
如果曹操答應了,主公白得城池、錢財、人口……好處多多,如果不答應嗎,再昭告天下,以勤王為名,出兵討伐,也算正大光明了!”
許攸不愧是和稀泥的老手,一番語下來,把雙方的意見都顧及到了,提出的計策呢,也是又狠又毒,獲得了眾人一致認可!
“子遠先生所,甚和孤意,立刻派使者前往許昌,提出三項條件,看操賊如何答復?”
袁紹滿意的點點頭,許攸雖然貪婪一些,卻也有些本事,不過這種人嗎,可以重用,不可重信呀!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