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大草原上,草葉已經開始微微的黃,此時正是鳥獸肥碩的季節,也是最適合打獵的季節,因為秋天本來就是萬物殺伐的時候,春生秋伐,這就是天地自然的規律。
處理完內部的事情后,蕭逸利用外界的自然環境,在玄甲軍中下達了草原圍獵的命令,圍獵不但可以為雁門的駐軍提供充足的肉食,還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練兵方法,其實圍獵和打仗一樣,講究的就是一個反應迅,配合有度,是和平時期保持一支軍隊戰斗力的最好方法,蕭逸一直認為,一支能圍獵的部隊,就同樣能在戰場上獵殺敵人!
此次圍獵,在蕭逸的命令下,三千玄甲軍傾巢而出,在指定的地點依次列隊完畢,遠遠看去,旌旗招展,隊列整齊,人如蛟龍,馬似猛虎,雖然還沒有開始正式的圍獵,但那種沖天的殺氣已經驚得草原上的動物們四散奔逃了,比起人類,動物對危險的預知能力無疑要強得多!
軍陣之前,蕭逸一身輕便的雙層皮甲,手執絕影寶雕弓,正在大聲的布圍獵的命令:“此次圍獵范圍以雁門關為,向北綿延三百里,每一百騎為一隊,由一名校尉統帥,大牛率領十隊人馬為左翼,馬六率領十隊人馬為右翼,本統領親率其余人馬居中策應,一切指揮以中軍號角為令;此次圍獵,期限為三天,任何人除了隨身的一小包食鹽外,不準攜帶任何食物,全部以獵物為食,以河水為飲,圍獵完成后再按各隊功績評優勝。”
“諾!緊遵統領大人號令!”三千人馬,一個聲音,回應著蕭逸的軍令。
“好!出!”隨著蕭逸一聲令下,中軍大旗前傾,全軍將士就像離弦之箭一樣,向茫茫大草原深處進,在哪里他們要完成脫胎換骨的變化。
蕭逸這次圍獵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鍛煉將士們在野外的生存能力,中原王朝對戰塞北的草原民族為什么屢屢吃虧,就是因為漢人軍隊對后勤的依賴性實在是太強了,尤其是軍糧,一旦后方無法給前線的軍隊提供足夠的糧草支援,那么不用打,漢人的軍隊自己就餓垮了。
而匈奴在野外的生存能力就很強,匈奴大軍征戰,從來不用攜帶多少糧草,這茫茫的大草原就是他們天然的糧庫,匈奴人有一句諺語:在草原母親的懷抱里,只要有一張弓,一支箭,就餓不死真正的匈奴人!
這句話很說明當下的問題,而漢人軍隊在這方面就完全處于劣勢了。
以現在的交通工具和運輸水平,從中原內地向塞外草原運輸軍糧,成本實在是太高了,高到一個強盛的帝國都難以支撐的地步;當初漢武帝動驅逐匈奴的漠北決戰,出動了衛青、霍去病兩大軍團,共計十萬精銳騎兵,而為了給他們運輸給養,整個大漢王朝投入了戰馬十八萬匹,牛十萬頭,另有步卒五十萬,全靠肩挑人扛的才勉強保證了前線的消耗,數千里的運輸線,損耗在途中的糧草是一個天文數字,而最后到達前線的呢?百不存一呀!
最后的結果就是,匈奴人被打敗了,漢王朝也被消耗垮了,兩敗俱傷啊!
蕭逸現在要做的就是讓玄甲軍的將士們能夠盡量的自給自足,徹底擺脫對后方的依賴,其實在這茫茫草原上到處都是食物,只是看你能不能找得到,找到以后又能不能吃到嘴里,或者說是敢不敢吃到嘴里了,蕭逸可是清楚地記得,后世的那些特種兵們,可是能吞噬一切生物的,蛇、蚯蚓、螞蚱、蝙蝠、各種蟲子……,凡是能提供人體所需能量的東西,都在他們的食譜上,既然后世的子孫們可以做到,那么作為兩千年前的祖先,起碼應該給他們開一個好頭吧!
大隊人馬不斷的向兩翼散開,擴大自己的圍獵范圍,士兵們在向前推進的過程中,用力敲打手中的兵刃,以驚起那些藏在深草中的獵物,過了半個多時辰,一個身上披掛著偽裝網的偵察游騎兵急而來,看他身上占滿的塵土和草葉,想來應該是在某個地方埋伏造成的。
“啟稟統領大人,在左翼三十里處現一個野羊群,約有百余只,另外,在正前方五十里處的一條小河旁還現了野馬的蹤跡,看蹄印的數量,也有數十匹之多!”來到近前,游騎兵迅匯報上自己偵察來的情況。
“刷!”蕭逸迅打開了一張畫在羊皮上的軍用地圖,這是在圍獵之前,他派出大量的游騎兵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才匯集好的,上面幾乎標注了雁門關以北三百里范圍內的所有地形地貌,連一條小溪,一個山包都沒有遺漏,可以說,一圖在手,方圓三百里的江山就盡入蕭逸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