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又成為講武堂副山長,看來讀書人就是占便宜。
……
眾人又商議一些軍伍細節,如各隊原有旗,但匯集各方意見,各隊旗還是改為背旗,就插在隊長的身后。
一個竹筒,背旗就插在上面。
然后各隊原有隊長一人,隊副二人,旗手與護旗手,便火器隊這五人皆為翼虎銃手,也就是張出敬使用的那類三眼火繩槍。殺手隊為刀盾手,增強火力與戰力。
不過中軍各隊倒皆設旗幟,旗與把總旗一樣大,五十五人編制的,旗手一,護旗手一。
二百三十人編制的,一樣旗手一,金鼓手一,護衛五,護衛兼任傳令兵,有時甚至哨探。
但騎兵隊金鼓手改為號手,曾有遇哨探隊除了哨探,還會兼任神射手。
以后他們騎兵隊,哨探隊,都會使用部分的三眼燧翼虎銃,可馬上使用,射程比三眼燧手銃遠一些。
他們還會用部分火箭,等于馬上可以開十力,甚至十二力強弓,還不需臂力。
零零碎碎,眾人皆是議定,讓楊河煩惱的是騎兵隊,哨探隊兵額不好充盈,這些基本需要精騎,然精騎太難得。
他現在繳獲馬匹不少,光戰馬就有五百多匹,然騎兵太難以獲取。
依他與九爺商定的“騎兵操典”六步曲,馬場騎術、野外騎乘、騎馬劈斬、騎馬射擊、騎馬越障礙、戰陣配合這六大項,光光前三項,就需要一兩年時間。
暫時楊河打算所有隊兵輪流進行馬術訓練,從第一步馬場騎術開始,細分三步訓練,平地、騎墻、上馬。
讓他們在馬場做騎馬蹲襠狀,大腿內側夾半桶水或幾塊磚,夾力訓練出來再騎墻頭,繼續訓練夾力,平衡能力,最后上馬。
這樣訓練兩個月,再讓各人學野外騎乘,內中有好苗子,選入騎兵隊等。
不過楊河認為兵源補充仍很困難,會馬上劈砍,才能稱騎兵,否則騎術再好,也只是馬兵。
以流寇馬隊之多,他們中的精騎比例都很少,更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
如此說來,他的騎兵隊空有兵額數百,未來一直只有四五十騎,這成何體統?
念及九爺交游廣闊,這方面要讓他想想辦法。
不過楊河也定下標準,要有底線,良知未泯的騎士方可加入。
喪心病狂,靠打家劫舍過日子的馬賊加入,只會帶壞了他的士兵。
最后楊河交待韓大俠,他駐守睢寧,除維持治安,安靖地方,最重要的,就是剿滅九頂山等叢山的匪賊毛賊,以后從城西過去幾十里的土地,他全部要了。
因水災匪患,這一片幾十里地都成廢墟荒野,正好占下,以后慢慢設立村寨莊園。
……
眾軍官意氣飛揚散去,楊河在議事堂內慢慢踱步,各方消息傳來,他估計自己任邳州練總的時間不遠。
雖決定身兼睢寧練總之職,但未來時光,他精力會放在北岸,甚至為迎接年底的清軍入寇,他會布局海州、沭陽那一片,睢寧這個地方,恐怕沒什么時間來了。
又或許,幾個月后會來一次……
他想起一段史料,便是張獻忠、革左等可能侵犯睢寧的事:“四月初三日壬寅,張獻忠陷舒城。四月下,張獻忠合回、革連營趨潁州,以報壽州之役,參將李栩偵知之,分布步兵伏城東南二十里。栩以騎兵迎擊,戰于城南樊家店。伏兵繞其后,奮擊敗之,斬千余。賊退,東掠數縣而渡淮。崇禎十五年五月十九日,張獻忠克廬州。”
可能四月下,五月初他會來一次睢寧,依他兵力兩千,若張獻忠等真的侵犯睢寧,他應該可以在野外將他們打退。
眼下是三月十五日,若有此事,還會有一段時間,北岸諸事繁多,還是早日回去為好。
不過睢寧這邊的事要定了,一些事情,他還要與知縣高岐鳳等人好好商議。
……
蹄聲雜沓,路上又有爛泥,楊河皺眉,這個路,還是要盡快修一修。
不過走在街道上,往縣衙去,可以明顯看到,街上百姓的精氣神都好了許多。
兩次大捷,又清掃了青皮地棍惡役,百姓們頭上大山搬除,加之睢寧縣很快要大興土木,還是雇傭民工,需要極龐大的人力干活,可說城內人人都有活干,會有飯吃。
有了盼頭希望,這精氣神不好也好了。
看到楊河一行人過來,鐵甲鏘鏘,長刀盾牌,眾百姓仍是敬畏,但眾人眼中都有感激,很多人都拱手作揖,甚至高喊:“多謝楊大人還睢寧城朗朗乾坤,更打敗流賊,楊大人公侯萬代。”
“楊大人長命百歲。”沿途所遇百姓,紛紛高叫。
楊河心中有一股激流涌起,眼眶不由一熱,他微笑沖周邊百姓拱手。
陳仇敖等護衛都是自豪,鄧門子依然牽馬,廖爺,鄒爺,熊爺三個皂隸跟著,一樣是與有榮焉,昂挺胸。
離十字街不遠,街道靠北那邊,一片荒宅正在翻修,擴大,卻是縣城的養濟院正在修建,準備收養鰥寡孤獨與棄嬰,然后許多婦女與老人聚著,圍著一個小吏,卻是準備應募夫役。
楊河看到孫四姐也在內中,身旁一個有些姿色的白晰婦人。
鄧門子咦了一聲:“梅春姐的半掩門不干了?可惜了,她的床弟功夫,可是名聞睢寧。”
楊河笑罵道:“從良不好嗎?暗娼可是一身的病痛。”
他看了幾眼,正要收回目光,那小吏卻看到這邊,卟嗵一聲,就在那邊跪下,然后磕頭討好:“小的見過楊大人。”
楊河對縣衙公人大打出手的結果,余下的衙役書吏,對他皆是畏之如虎,所見不是閃避,就是磕頭。
然后那邊圍著的婦女老人看到,也是紛紛磕頭,那孫四姐與梅春姐更是滿臉感激,大聲道:“多謝楊大人,多謝楊大人。”
楊河也笑著對她們拱了拱手,心中有喜悅,也有沉重,眼下睢寧地方前所未有太平,這是好事。
但如何保持,任重道遠。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