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續南明 > 第156章 皇權不下鄉

                第156章 皇權不下鄉

                而且饑民死多了,還被淘汰成老兵精兵了。

                歷史上二月,流寇就縱兵四出,到處打糧攻城,不知他們會不會來睢寧,又或來多少人,攜帶什么武器。

                火器是守城野戰利器,特別火炮,楊河也略略看過,知道睢寧雖小,城頭各處也有二十多門佛郎機火炮,雖然都是小銃狼機,最大不過打兩斤重的實心鐵球。

                不過有炮總比沒炮好。

                火炮威力難以想象,就算他用二三號的小銃狼機,每彈重也有五兩到十兩,此時一斤六百克,一斤為十六兩,一兩就約為37.5克。

                五兩十兩的炮子放平了打,近距離一炮過去,百步內流賊可接連打透十幾人,個個不是兩截就是身體一個大洞,對流寇的士氣殺傷力會非常的大。

                特別楊河會討要那種獵鷹炮類型,轉動靈活,可高可低,可左可右,又有準星照門握柄,可當成極大號的火繩槍使用。

                有時也可以打打霰彈。

                典史魏崑崗張了張嘴,下意識就想反對,他管民壯,火炮也是歸他管,不過知縣高岐鳳已是斷然道:“好,就撥給練勇隊中狼機銃五門,二號二門,三號三門。”

                楊河是他提上來的,作為知縣,守土有責,城池若破,他也活不了。

                楊河鄉兵是睢寧唯一能打的,不武裝他,武裝誰?

                他更對楊河多了很多信心,溫道:“慎,你繼續說下去。”

                楊河道:“是……下官每觀邸報,還覺流賊每每陷城,多是饑民內應所至,現圩門外北處,聚集的流民已過千人,恐怕還會越來越多。這些流民若放進城內,會是極大隱患,倘若任由聚集,不他們饑寒之事,流寇若至,亦會為賊所用,驅其填壕,死于非命。所以下官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安排好這些流民難民。”

                鄧巡檢一直是擺設,只是安靜聽著。

                對這個問題,典史魏崑崗更是裝聾作啞,這事他才懶得管。

                縣丞劉遵和又面無表情,高岐鳳則是頭痛。

                城外流民越多,他豈不擔心?只是如何安排呢?

                按理說流民前來,最好處置是編戶齊民,給他們耕牛種子口糧,讓他們去開墾荒地,這樣治下人口田地增多,也是政績。

                只是這需要大量的錢糧,縣里哪拿得出?睢寧的土質也不好,一般荒地開墾當年都談不上收獲,可能到第二年,第三年,才會略略有一些收成,難道縣中要一直養他們三年?

                否則田地沒有收成,流民沒有生存的口糧,又會繼續拋荒鬧事。

                以工代賑一樣是有效手法,只是繼續老問題,縣中沒有糧錢,沒看到城內的道路都是泥土路?就是因為沒錢鋪青石板。

                一趕了事更不可能,不說巡按風聞,就是城內都會物議嘩然,對他高知縣的名聲極為不利。

                所以一直拖,拖一天算一天。

                主簿鄭時新這時嘆道:“流民啊,下官也看到了,城外流民越多,賑濟的糧米卻是不足,很多流民也沒有御寒的冬衣。下官還聽說,越多的流民凍餓而死。”

                高岐鳳皺眉聽著,只覺自己頭殼一陣陣炸裂,強忍著在眾官面前不失態,他揉著腦仁道:“糧米缺乏啊……贊府,你吩咐一下,撥些羨余錢,還有從常平二倉拿些糧,讓城外的流民不要餓死。”

                縣丞劉遵和看了楊河一眼,淡淡道:“縣尊,羨余的錢還要養鄉兵呢,預備倉空空,早沒義民納捐。常平倉的糧也不多了,青黃不接時,還要備荒調劑縣民呢。”

                楊河靜靜聽著,他知道古時都有常平倉,主要是調節糧價,儲糧備荒之用,糧價低時,官府適當提高糧價進行大量收購,糧價高的時候,適當降低價格進行出售。

                有一定的平抑糧價,防止谷賤傷農,谷貴傷民之用。

                常平倉廩是否充盈,素來是地方官的考績重點之一。

                大明又設預備倉,也是防備平時饑荒所用,平時基本都靠民間捐助,為鼓勵納捐,民間納谷者可獎敕為義民,見官不拜,或是給于冠帶散官,讓他們享受官員的部分待遇。

                當然沒有實權,楊河現在其實就是冠帶散官,但因為他有練總之職,又正值亂世,軍力為尊,所以成了實權官。

                沒有練總這個職務在,他什么都不是,捐官素來沒有任何人重視,恐怕比鄧巡檢的地位還不如。

                但有了練總職務,手上有兵,得到九品待遇官階,只是順理成章的事。

                常平二倉算是大明的善政,但到了現在,財政崩潰,各州縣二倉基本空空可跑老鼠,備荒賑濟之事,成為空談。

                還有羨余與存留,一般也有賑災,營建,水利等公共事務之用,但現在大明末年,水旱災害頻繁,田賦加耗加上去,百姓就干脆拋荒逃難,又兵匪連連,十室九空,很多地方也談不上征糧。

                再說官員還要宴飲送禮,中飽私囊,就算有些羨余錢,又肯拿多少出來賑災?

                這不,縣丞劉遵和就推到自己頭上來了。

                “要不,讓士紳樂捐吧。”

                主簿鄭時新低聲出主意。

                典史魏崑崗又嗤的一聲笑:“已經捐過一次了,再次開口,恐怕縉紳也不會樂意,鬧起事來,誰來出面?”

                看他們爭執,楊河看向知縣高岐鳳,看他只是揉著自己腦仁,最大的感受,他這個知縣做得真郁悶,有心想辦點事,然掣肘太多,只有一句話形容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楊河原本不想參與南岸民政之事,安安靜靜練自己的兵,穩步展自己實力。

                奈何流民聚著不是辦法,介時流寇來臨,他們就是很大的隱患,他也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凍餓而死。

                他嘆了口氣,沉聲道:“北岸縉紳正在修葺道路,就下官想想辦法,將他們拉到北岸去,以工代賑吧。”

                堂內立時無聲,不論縣丞劉遵和、典史魏崑崗都閉嘴了,眼中竟都有慶幸,大麻煩擺脫了,這樣最好。

                高岐鳳臉上擠出笑容:“此事就勞煩慎多費心了。”

                楊河心中一嘆,“一條鞭法”后,鄉紳與鄉族集團全面接管地方事務,合法的擁有對基層社會的控制權,今日在堂中,他也算明白官府是如何失去地方掌控力的。

                堂內各官不是不知道,自己就是北岸最大的豪強,所謂的北岸縉紳,指的就是他楊河自己。

                然各人就是迫不及待,將這個包袱甩了就好,還管他怎么處置流民,管他楊河因此實力更加壯大?

                也因此明季縉紳,威權赫奕,地方任何事務,都離不開士紳與豪強的支持。

                這實實在在的皇權不下鄉了。

                mm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