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幺趴在窗臺上,又看了一會兒,也轉回來坐下喝起了茶。
智靜看著探著頭,在滿桌吃食點心中挑挑揀揀的李小幺,笑問道:“頭一次看到這樣的奢華熱鬧吧?”
“嗯!”李小幺挑了碟子烤蛤蜊出來,“真是好看!那些都是福寧公主的嫁妝?”
“嗯,除了那個鳳輿。”
“連那些人?”
“嗯。”
“真富貴!”李小幺夸張的驚訝了一聲,就埋頭吃起了烤蛤蜊。
林先生盯著吃得香甜的李小幺看了一會兒,收回目光,看向智靜,好象十分傷感,“唉,這滿城的百姓只知道看這份繁華熱鬧,卻不知這熱鬧里藏著的兇險!”
“小幺可看出林先生說的這繁華中的兇險?”智靜沒答林先生的話,卻看著李小幺,笑呵呵的問了一句。
李小幺停了筷子,看著智靜,又轉頭看了眼林先生,小心思飛快的轉了好幾個圈,才謹慎的答道:“剛才先生不是說了么,北平國那兩兄弟野心勃勃,先生擔心的兇險,肯定是怕北平國要吞掉吳國吧。”
“嗯,說的極是,難道你不擔心?”智靜上身往前傾,滿眼興致的問道。
李小幺搖了下頭,“這有什么好擔心的,不過換一個皇帝,如今的皇上我不認識,再換個皇帝還是不認識,反正都是不認識,隨他誰做皇帝,再說,”
李小幺小心的瞄了眼眉頭擰得緊緊的林先生,接著道:“如今吳國和北平國做了兒女親家,既是親家么,自然應該合在一起打別人,有什么好擔心的?”
智靜往后仰在椅背上,哈哈大笑,笑得胸前的肉都跟著一陣顫抖。
智靜笑夠了,用蒲扇點著林先生:“聽到沒有?我跟你說過,市井之人,誰去管誰做皇上這樣的事?黎民百姓,求的不過是份安穩的日子!你也想開些,跟我去川南吧。”
林先生陰著臉,半晌沒有說話。
李小幺小心的來回瞄著兩人,想了想,放下筷子站起來告辭:“多謝兩位先生,我看好了,也吃好了,就不多打擾兩位先生了。”
林先生冷著臉沒說話,智靜笑哈哈的交待著李小幺,“回去吧,路上小心些。”
李小幺清脆的答應一聲,退出雅間,跳下樓梯,沿著街邊,溜溜達達的先往長盛糧行找大哥和二槐。
這一場熱鬧,看得她心里竟然堵得不行,唉,這叫什么事兒!
著眼當下不要多想,還是想法子讓自己樂哈樂哈吧。
今天晚上放燈,肯定熱鬧好看,干脆拉上大哥、二槐和水生哥好好玩上一晚上,一會兒,先去孫記炒蟹面吃碗面……
一想到孫記炒蟹面,李小幺頓時心情大好,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活蟹現炒現煮,配上筋道十足的面,鮮的來,眉毛落脫!
李小幺纏著大哥李宗梁,要去吃孫記炒蟹面,吃了面再去看燈。
李宗梁算了算帳,雖說心里極其舍不得四個人一頓飯就要吃掉二百個大錢,可怎么也不忍心讓李小幺失望難過,這個’不’字,張著嘴說不出口!只好肉痛的答應下來。
三個人接了魏水生,一起吃了面,哪兒熱鬧,就往哪兒擠著看燈。
今年元宵放燈的時候,幾個人剛到太平府沒幾天,衣食無著,李小幺的腿也不知道能不能好,誰也沒有心思看什么燈。現在這金水門前的燈山,雖說見多識廣的太平府百姓并不覺得比元宵燈節好到哪里,可看在李小幺和李宗梁等人眼里,就只有贊嘆的份了。
遠處的樂棚里不停的奏著喜慶的曲子,圍著樂棚懸著各種百戲人物走馬燈,樂棚左右各用一根高數丈的長竿挑著一串扎成各色花卉形狀的轉燈,取個花開富貴的好兆頭。
玩了大半天,李小幺就將上午看熱鬧的郁悶和不快拋得遠遠的了,興奮不已的拉著李宗梁往那片走馬燈群里擠,要去看燈上描繪的故事。
李小幺對市井百戲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情,除了跟著魏水生在朱家書肆看書,這些市井百戲,是她了解這個世間,和這個世間的明規矩、潛規則最好的法子了。
李小幺對著燈上的人物,一個個問著李宗梁和魏水生,這個是誰,有什么樣的故事,是哪一朝的人,是真的有呢,還是傳說傳出來的,問得李宗梁和魏水生經常張口結舌說不上來。
李二槐更是十句答不上一句,跟在后面不停的嘀咕:“就是看個燈,問那些沒用的干啥?這小幺,都打聽的這么明白,要去考狀元?你也考不了啊!”
李小幺轉過身,狠狠的踩在李二槐腳上,李二槐眉頭也不皺一下,繼續嘀咕:“一點勁兒也沒有,踩又踩不疼,這鞋我昨天剛刷的,今天剛上腳,瞧瞧,又讓你踩臟了。”
李小幺白了他一眼,不理他了,轉過身,一手挽著李宗梁,一條挽著魏水生,繼續往前逛。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