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何,通知各村的村支書和村主任,明天上午九點來鎮上開個會。”
開會前不告訴那些人開什么會,到時候直接問,也能看出來一些人的工作狀態,對自己村里的各種數據是否爛熟于心。
這也是張恪清前世跟領導學的,有些干部確實喜歡臨時抱佛腳。
他也快速的動筆,親自寫完了招商引資先進個人的事跡報告,校對了一下就收了起來,過幾天去市里再送過去。
第二天上午,張恪清坐在會議室,看著各村的村支書和村主任:“有個好消息通知大家,關于脫貧致富工作又有了新的辦法。”
“大家也知道咱們大鋪鎮屠宰廠的生豬屠宰車間已經在開工,省里的撥款已經批下來,最快十月底,最慢十一月初就能建成投產。”
“市里已經幫忙協調,跟批發市場進行了聯系,甚至相鄰的兩三個地市,市里也在幫忙溝通協調,以后我們屠宰的生豬不愁銷路。”
“所以各村如果有想要養豬的,可以靠著養豬來脫貧致富。之前一些村不是說你們今年新增了一些困難戶,不知道怎么解決嗎,讓他們養豬。”
“這個跟養雞鴨差不多,鎮上甚至縣里的技術人員會進行免費的養殖技術幫扶。”
市里也已經下文,要逐步取消農村自行屠宰生豬,避免出現病豬甚至死豬流入餐桌的情況,在許多地區都有人因此受害,如此屠宰廠的生意會更好。
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生豬的供應,只靠胡飛偉一個大型養豬場可不夠。
王村的村支書馬上說道:“張鎮長,我們王村的愿意養豬。”
雖然上次因為養雞場的事兒被張恪清點名批評了,但他還是第一個響應號召。
他算的很清楚,雖然養豬的成本可能更高,但利潤也更高,而且養幾十只雞鴨的地方就能養十幾頭豬,賺的肯定比養雞鴨更多。
雖然清理糞便什么的麻煩了點,但不用每天去撿雞蛋,不擔心小雞鴨什么的被老鼠咬死,那還猶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