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采蘋、杜氏和葉虎芬一起往回走。杜氏皺著眉道:這個老二,也太軟乎了些。而且,昨天就不該把家具作坊有干股這事告訴韋四丫的。葉虎芬道:告訴不告訴,不就一樣嗎不管葉鵬如何,韋四丫都是葉鵬和銀花的娘,二哥心軟,不會休的。韋四丫也不可能會自己跑路。杜氏嘶了一口氣:哎,她手里不是拿著幾百兩銀子嘛二全后來茅房生意也不行了……葉虎芬道:再不行,也比別的莊稼漢強。便是她手里拿著幾百兩,走了她去哪她又不是十八少女了,長得也不咋樣,還能找個富人不行誰會要她!既然如此,不如留在家里。畢竟這里有大房子、有兒有女,手里還有幾百兩。別說茅房生意一個月還有十幾兩,就算一個月只有一二兩,她都不會跑路。現在二哥的錢也不會給她,那干股說不說都一樣。總藏著掖著,也是自己受苦。不如多花錢,過好日子。杜氏聽著葉虎芬的話豁然開朗,笑道:虎芬自從和離后,越來越通透了。葉虎芬嘿嘿笑著:咱們快點回去吃飯吧,下午還要去繡鋪幫忙呢!一行人快步離去,來到葉大全家吃飯。吃完飯,葉采蘋就回家了,沒再去繡鋪。回到家,卻見葉老頭夫婦愁容滿臉地坐在堂屋里,山子正站在一旁。一旁的茶幾上,竟然放著五個盆景。有的清新朝氣,有的老態龍鐘,各有各的美。山子笑道:這些盆景是端午小哥送過來的,人才剛走。葉采蘋一聽就知是沈知晏讓送來的,眼中立刻漫上笑意:真好看。葉老頭說:這些花養得真好。也給我兩盆擺擺。葉老太瞪他一眼:想要花,自己到山上挖去!葉老太知道這是沈知晏送給葉采蘋的,想到沈知晏這個未來女婿,二房的糟心事兒總算沖淡了些,滿心喜悅。葉老頭哼了聲:山上挖的哪一樣。這幾盆一看就不同。瞧著……瞧著……瞧著古韻雅致。葉采蘋笑道。對對,就是這話!沈先生養出來的花兒就是不同,特別有文化。葉采蘋眉眼帶笑:唔……這幾個先放我房里。我現在就讓山子到外頭給爹買幾個回來,怎樣葉老頭:也行。葉采蘋便跟山子一起,抱著花進房。有些放在窗邊,有些放在博古架上。待放好盆景,山子又給了葉采蘋一封信:還有信。好,你先出去吧。山子離開后,葉采蘋打開信,是沈知晏的筆跡。先是問她好,接著說修橋之事。說他已經聯系了一位名匠,大概五六天就會到。關于修橋的,短短的只有幾句話。可后面竟然還有洋洋灑灑兩大頁紙。葉采蘋往下一看,竟然是一篇情詩,就這樣水靈靈地洋洋灑灑地寫了整整兩大頁……葉采蘋紅了臉,低聲嘀咕:老大不小了,還寫情詩……我都要摳出三室一廳了。葉采蘋捂著眼從指縫里看,接著又改成捂一只眼看……終于看完!看完第一遍就不尬了,再看第二遍,順眼了!第三遍——心里甜蜜蜜的,愛不惜手,感概:不愧是狀元郎和大儒!文采斐然!怎寫得這么清風朗月,錦繡華章呢正當葉采蘋準備看第四遍時,葉老太在外面喊:采蘋,縣令大人和里正來了,正在外廳呢。好。葉采蘋把信放到枕頭下,這才走出去。來到外廳,只見葉里正、何縣令和一個師爺打扮的人坐在那。看到葉采蘋,幾人都站了起來。葉采蘋福了一禮:縣令大人。何縣令連忙拱手還禮:葉宜人好。大人喚我葉娘子就好了。宜人宜人的,有些饒口,請坐。幾人落座,何縣令才說:上次葉娘子說修橋之事,不知葉娘子想什么時候開始修橋工匠和購買材料,這些碎事不知本官能不能幫上忙。葉采蘋道:沈先生剛剛才給我送信,說他已經聯系了一位工匠,過些天就會到。至于采買之事,現在也不知道要買些什么,還是得等工匠來了,再聽他的指揮。何縣令笑道:好好。那就麻煩葉娘子了。若有什么本官能幫上忙的,葉娘子千萬別客氣。葉采蘋道:現在先給兩個村子貼個公告吧!本官早就有所準備了。說著,他身后的師爺便上前一步,遞上兩張榜文。葉采蘋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修橋之事,一份是青河村的,一份是李家村的。葉采蘋看完,點頭:那現在就去張貼吧。一旁的師爺接過榜文,葉里正道:我跟師爺一塊去貼。葉里正和丁師爺一起離開。二人直接把榜文貼到了大榕樹下。秋收后,正是村民們最閑的時候,很多人聚在大榕樹聊天。一看到有榜文貼出來,紛紛圍上去看:里正,這是干啥的,我不認字。葉里正笑道:咱們村子要修橋!修橋這要修到哪就咱們青河村和李家村之間修一道橋,采蘋出錢。哇!要是這樣,我們上鎮得省一半路!那真是太好了!不用再四五里路了!而且還是采蘋出錢,采蘋真大方。得了賞銀就給咱們修橋,她不富誰富!村民們一陣陣歡呼和夸贊。同一時間,衙差也騎著馬,來到了李家村。榜文貼到了大槐樹下。李家村的村民一看,瞪大了眼:啥,修橋好好的,咋就修橋了這是哪到哪是青河村和咱們李家村這不方便了青河村的人上鎮嗎李家村的人撇了撇嘴,他們李家村一直都是地理位置最,以后對岸的人都要從咱們村子過嗎憑啥呀!此時一個怒喝聲響起,卻是張水娘,咱們李家村好好的,憑啥讓對岸的人從咱們這里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