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根隨即跟唐小婉商議,讓徐靜初代持自己的股份,做董事長;讓張靜蕾代持唐家的股份,做總經理;在織帛縣成立了青山市織帛唐氏投資有限公司。
張靜蕾的代持協議,是跟唐小婉簽的,等于唐小婉在公司持有49%的股份。
林水根是縣長,更不可能在公司里持股,也只有代持股份才行。
林水根很明白,唐小婉代表的是唐家,自己代表的僅僅是自己;這筆錢可不是為了留給自己的后代,是為了自己在仕途上的發展;換句好聽的話,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用來造福社會的。
公司正式成立,林水根召集徐靜初、張靜蕾、唐小婉、進行今后的投資規劃;其實,是林水根自說自話;三個人都聽林水根的,只是走個形式而已。
林水根的計劃是:五百億作為公司的備用資金,能不動就不動;其余的三千億,拿出來做投資。
一千億投資織帛縣的實業,一千億投資虛擬與金融項目,一千億投資織帛縣的基礎設施;這其中基礎設施的一千億,至少有一半是無償投資;說穿了,就是在織帛縣砸錢搞基礎設施。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回報,林水根的設想是:至少拿出五百億來,無償投資織帛縣的基礎設施,織帛縣作為回報,允許唐氏投資公司在織帛縣高大規模的中草藥的種植和加工,并給予優惠政策。
林水根在梧桐縣的時候,就是靠搞中藥的種植和中草藥的銷售平臺起家,已經嘗到了甜頭;中草藥的種植與研發,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在未來的幾十年里,什么行業都會實現智能化,無人化,但中藥卻是需要最天然的才行。
林水根之所以要在織帛縣,搞大規模的中草藥種植與研發,就是看到了織帛縣有無數的荒山;現在看來是一文不值,利用好了就是金山銀山。
前一段時間,林水根已經投入了二十億,在織帛縣大搞水利建設,一旦在織帛縣形成水利工程網絡化,85%以上的荒山,便不再是荒山,只要植被恢復,便會形成區域性小氣候,大自然會反過來哺育人類,比如,降雨量會增多等等。
林水根自己明白,搞定公司內部的三個人,是輕而易舉的,但要把自己這個計劃真正落實,卻不是很容易。
首先要在縣委常委會上提出這個方案,不但要所有的常委同意這個方案,最關鍵的還要不能被抓住把柄,說自己利用資本操控時政,一旦背上這個罪名,自己的以后的仕途之路,便沒有以后了。
現在大多數國人,都已經明白過來,不再是幾十年前那個愚昧的年代;被西方人洗腦,被資本操控了;現代人都明白一個事情:只要被資本操控的事情,就沒有個好,最好都是坑害老百姓。
盡管林水根自己明白,自己掌控的這個大資本,是真心為老百姓的,可誰又能完全相信?這件事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完全成功,誰有千里眼看到最后的結果?一旦背上這個罵名,自己將會前功盡棄。
林水根深知,要想讓自己的計劃順利進行,必須在縣委常委會上贏得支持,同時確保自己的行為不被誤解。
他開始著手準備一份詳盡的計劃書,將投資的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周全,確保每一分錢的使用都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在計劃書的撰寫過程中,林水根特別強調了中草藥,種植與研發的長遠意義,以及對織帛縣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他詳細闡述了基礎設施建設對改善民生、吸引外來投資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一個創新的激勵機制,鼓勵當地居民參與到中草藥種植中來,從而帶動就業,提高農民收入。
林水根還計劃在縣委常委會上提出,成立一個專門的監督小組,由縣里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和專業人士組成,負責監督投資項目的實施和資金的使用,確保透明公正。他相信,通過這樣的安排,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的質疑和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