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根猜出了吳夫人母女的初衷,卻無法斷定后來的結果;只能將計就計順其自然;只要自己有一定之規,不跟吳燕妮過于親密,不再受其控制就行了。
新成立的線纜公司,定名為梧桐縣青石科技線纜有限公司。
葉修賢把所有的權力給了林水根,連董事長的位置,也給了女兒葉清歡。
林水根大權在握,便把葉清歡的堂哥葉清晨請來,做了執行董事長;這位大舅子最大的好處就是執行力強,還沒有太大的權力欲。
這也是葉清晨的聰明,爭即不爭,不爭即爭。
只要自己老老實實地工作,他相信自己的伯父葉修賢,不會虧待自己。
林水根安排了線纜公司的事宜,隨即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青石鎮老科技公司的上市操作中。
之前的時候,林水根放權給劉強生,讓他去和縣委王書記協商看著辦,事實證明兩個人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青石鎮老科技公司,運作了半年,一直沒有上市成功。
林水根一看,這樣不行,只好親自接過來運作;經過仔細地調研,很快弄明白了原因,說穿了其實不復雜,就是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
林水根明白,劉強生是有心無力,王書記是無心無力,這兩個人加起來,若是能把事情辦好,那就怪了。
林水根發現,還有一個事情更為可笑:按照國家證券會的法規,上市公司最低只要拿出25%即可上市;他們便按照這個標準操作。
操作來操作去,這就牽扯到股份的出讓不均等,更是商量不成。
林水根接手之后,直接大筆一揮,拿出30%上市,三家股東各自拿出10%股份,不就齊活了
至于承銷商的問題,林水根更是大膽讓利:承銷商敢要多少,林水根便給多少;前提是上市融資的額度,不能低于100億。
這樣一來,便很快敲定了三家承銷商,全都是國字頭的大機構;在這三家承銷商的協助之下,青石鎮老科技公司上市成功,上市價位每股三塊,承銷商得到的好處,卻是每股五毛。
上市之后,在三家承銷商的集體運作之下,上市成功,很快融資100億,股價卻飆升到了每股四塊五,足足飆升了50%。
老科技公司不但上市融資100億,市值達到了450億。
青山市國資委,當初投資了五億,現在還剩30%股份,妥妥的價值150億左右;青山市市委書記林山槐得知這個消息,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按照林書記的意思,只要青石鎮老科技公司上市成功,自己便是巨大的政績;若是能套現,自己也算是圓滿完成了華麗的轉身。
但青山市國資委,現在是最大股東不說,還是非流通股,一年之內是不能轉讓套現的,只能是向銀行抵押變相套現。
但這樣做,會有巨大的負面效果,股價會發生劇烈震動,或者會跌停板。
若是老科技公司,上市不久便要跌停板,這家公司也就完了。
市委林書記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但他卻急于套現,目的就是盡快證明自己當初的投資決定是對的,他要看到現金才行。
林書記便派遣自己的秘書,聯系可以抵押的銀行,并允許有30%的價格浮動;他急于套現的目的,就是盡快出成績,以便自己為升遷做準備。
林書記的秘書,聯系了很多銀行,都不敢接下這個抵押,原因有兩個,一是當時沒有這么多的資金額度,一個是想趁機壓價,最好是50%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