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生氣?你也不是缺錢的人,至于為了這點事情,氣這么久?”
盛褚良看完一套陳浪剛做的卷子,發現他在最后的策論題中,狠狠的把皇帝陰陽了一番,有些哭笑不得。
陳浪道:“老師誤會了,我不是為了錢生氣。”
“我是覺得,農耕是打大燕的基礎,任何提升農耕效率的東西,都應該受到重用,對于發明農耕器具的人,也應該大肆褒獎。”
“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老百姓的積極性,讓他們愿意把自己發明的一些農耕工具上繳給朝廷,造福整個大燕。”
“學生相信一句話,叫做智慧在民間。讀書寫字,農民比不過書生,可種地養殖,一百個書生湊一起,都比不過一個老農。”
“這些常年耕種的老農,手里多多少少都掌握著一些能提高種植效率的東西,就因為朝廷在這方面的獎勵非常的吝嗇,所以他們才不愿意交出來,與其他人分享。”
“一國之君看不到這里面的利害關系,學生可以當他久居皇宮,不理解民間疾苦。”
“但滿朝文武也沒有一個看到,這些官員的心思,全放在了內斗上,曲轅犁這么好的東西交上去,竟是都無法讓他們側目,這才是讓學生最生氣的地方。”
聽完陳浪這番話,盛褚良也是感慨頗深,道:“你說的沒錯,歷朝歷代,總是口頭上強調農耕的重要,可卻從來沒有給予農民足夠的重視。”
“但想要改變這個情況,光靠抱怨是沒有用的。”
“你得當官,得掌權,這樣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
陳浪尷尬一笑,道:“老師,我沒想過當官。”
“那你在這里咋咋呼呼說啥呢?不當官,怎么實踐你的理想,就靠這張嘴?”盛褚良沒好氣的說道。
陳浪腳尖蹭著地板:“學生心里憋悶,吐槽兩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