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生問道:話說,劉大人以往經常來茶樓嗎
閑時經常能見到劉大人。
伙計回答了一句,接著說道:說起來,還有一樁事,便是先生坐著的這張桌子。
哦陳長生好奇一聲。
伙計隨即說道:那時劉大人喜歡瞧著寬敞的地方,為此掌柜便特意將這個位置留了下來。
劉大人當時知道之后還跟掌柜說起了這事,后來茶樓人多的時候,便會引人來這坐下,其他時候,都會將這個位置留著。
陳長生聽后有些好奇,于是便問道:那除了劉大人以外,還有這樣的先例嗎
伙計答了一句:只有劉大人。
陳長生心中明了,口中說道:這般說來,便不是因為他有官職在身才有所特殊。
自然不是。
伙計說道:劉大人身為縣令,卻是一點架子都沒有,我聽掌柜的說,自從劉大人上任之后,上京城便很少出過什么亂子,而且劉大人也很是盡責,無論大小事務也會親自出面,大到大案要案,小到鄰里爭吵,都有劉大人的身影。
久了之后,不管是賣肉的屠夫,街邊要飯的乞丐,還有那街頭賣棗糕的小娘,就沒有不認得劉大人的。
小的知道的也有不少,記得有一年大雪,那場雪壓垮了好多屋子……
茶樓的伙計一說起劉大人來便說個沒完,好似要將他所有的功績都說出來才罷休。
伙計說起了劉大人在走水之時闖進屋里救出襁褓中的孩童,又說起劉大人為民發聲,在朝堂上直而出,又說起在那大雪天里不忍見百姓挨凍,前去健衣坊豁下臉面求幾身冬衣……
陳長生耐心的聽著,時不時喝上一口茶水。
為民發聲,以民為本,鎮災救民,一樁樁事情加起來,似是能寫出一本傳記來。
劉懷張,是一個難以理解的人。
為了百姓他便能低聲下氣去求那幾身衣裳,為了百姓他又能在那朝堂之上大發厥詞,只為了一個公道。
這就是他的為官之道……
伙計說的唾沫都快干了,大喘了一口氣,似是情緒到了一般,說出了一句不合規矩的話。
總之在小的看來,這上京城除了陛下,便只有劉大人了。
陳長生聽后頓了一下。
起初之時,這位伙計便表現出了他身為前堂的規矩,他是跑前堂的,說出來的話便要為其負責,錯了一句便會砸壞飯碗。
但是在說起劉懷張的時候,卻是說出了這樣一句沒規矩的話來。
陳長生放下茶杯,說道:這樣的話說出來,你就不怕砸了飯碗
伙計駭了一聲,卻是不在意道:這倒也沒什么,若真是砸了飯碗,砸了便是了,最起碼無愧無心。
小的是跑前堂的,再厲害不過一張嘴,遇人說人,遇鬼說鬼,分不清個真假來,想說一句真話,卻又怕人覺得話里不夠真切,那便說得冒失一些,最起碼……
沒人會覺得這是假話。
陳長生心中微頓,他看著面前的這位伙計。
能讓一個跑前堂的伙計冒著砸了飯碗的風險,卻仍要為其添彩。
陳長生不禁長嘆一聲,道了一句。
做官,竟也能做到這種地步……
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