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在路上……
陳長生口中嘀咕著這句話。
老龍王留下的這句話著實讓他想了許久。
這路上會有何解又該走哪條路
陳長生仔細思索之后,覺得此事有些蹊蹺。
還真是玄乎。
陳長生搖頭一嘆,也就沒再多想了。
或許路就在腳下,如今他已邁步,或許那個所謂的‘解’,也將遇見。
路途之中,有一行商隊從身后走來,牽馬拉貨,足有三大車貨物。
陳長生想著自己這一路都是孤身一人,倒不如跟著這商隊一同往前,捎上一段路也免得有什么麻煩,畢竟這世道,一個人上路總是會有不開眼的找上門的,他也懶得料理。
于是乎陳長生找上了那商隊的把頭,詢問了一翻:不知商隊此行是去往何處陳某可否跟著走一段路
把頭見此人衣著干凈,舉止有禮,也回了個拱手禮,說道:此行我們是回衍縣,先生是要去何方可否順路
上京。
那倒是正好順路。
把頭說道:到了衍縣之后再找個船家送去渡口,再上艘大船,可直至上京,先生你跟在商隊后面就是了。
多謝把頭。陳長生道了一句。
同行也能搭個伴。把頭說道:不過先生往后還是不要獨自行路的好,這路上雖說沒什么盜匪,但總會有那么幾個見錢眼開的渾人。
陳某記住了。
陳長生加入了商隊之中,就跟在商隊之后。
這三車貨物也不輕,馬兒拉著也走不快,稍微走快一點陳長生就能跟的上,有時還能與把頭閑聊幾句。
先生是哪里人把頭問道。
陳長生想了一下,說道:秋月坊。
把頭聽后說道:秋月坊西橋頭有家酒肆,那里的秋月釀味道極好,先生可曾嘗過
陳長生舉起了腰間的酒葫蘆,晃了晃道:這葫蘆里裝的便是秋月釀,把頭不妨嘗嘗
把頭聽后眼前一亮,說道:就這么巧
就這么巧。陳長生點頭笑道。
把頭一時也有些嘴饞,也沒有推脫,索性叫先生直接將酒倒在他手心里。
陳長生解開酒塞倒上些許。
這才是最為淳樸的人,手心一捧,從不計較任何。
把頭捧著酒仰頭喝下,喝完之后贊嘆了一聲:好酒!!這秋月釀難怪能名傳百里,如今算是見識了!
不妨再來一些陳長生說道。
把頭卻是搖頭笑道:嘗一口就足矣了,先生一看就是好酒之人,我若是喝了,先生豈不是沒得喝了。
我這葫蘆里的酒可多著呢。
陳長生讓把頭找來了一個空的水囊,接著便拿著那葫蘆往水囊里倒酒。
把頭一個勁的喊著,夠了!夠了!先生,不能再多了!
陳長生就此罷手,說道:這些酒,興許是夠了。
把頭接過那酒囊,說道:先生當真是大氣,不過先生這葫蘆里估計也沒剩下多少酒了,豈能讓先生吃虧。
說著他就摸向了腰間的錢袋。
陳長生攔住了他,說道:把頭這是作何,相逢即是緣,你還要帶著陳某一路呢,一壺酒罷了,嘗個滋味。
該給銀兩的。把頭說道。
誰料陳長生百般推脫,怎么也不要。
把頭有些不好意思,卻又無可奈何,最終也只好作罷。
那便多謝先生了。
把頭將那酒收下,心中則是尋思著路上多多照顧一下這位先生。
在后續的聊天之后,陳長生也慢慢了解到這位把頭是衍縣某個商行的掌柜,姓曾,商隊里的人都喊他曾頭兒,此行則是來安寧縣拉布匹回衍縣的。
另外的幾人也都是商行的,大多都是衍縣人士。
去往衍縣的路途不算太遠。
約莫一日半就能到達。
入夜之后,商隊在路途中的破廟中歇息,有人拾來了些許柴火,在廟中點起了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