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葉寧有三個師傅 > 第四十八章 逼迫相認

                第四十八章 逼迫相認

                姜望心里琢磨著,行動上卻并不慢。趕緊行禮道:"這是姜望莫大的榮幸,有勞學士指點!"

                李正書笑了笑。

                "指點"有時候是一種很犯忌諱的事情,尤其是他這種不正式在朝堂任職的大儒,向來對麻煩敬而遠之。

                但姜望是可以參與摧城侯府家宴的晚輩,于情于理他指點一下都沒有什么問題。.

                也不做什么準備,張口便道:"要理解這段史料,只需要理解一個地方‘青丘’。"

                "青丘是個什么地方"

                "這地方在萬妖之門后,乃狐族圣地。景太子射殺龍狐,景太祖卻將他放逐到青丘,這不是簡單的放逐,這是讓他去死。這種程度的懲罰,絕不是簡單的‘視之不詳’可以解釋的。何至于此"

                "我們再來看這件事情的起因。"

                "景太子親赴萬妖之門后,射殺龍狐,以其皮毛制成裘衣,送呈景國皇后。一則夸耀武功,二則表現孝心。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甚至應該是值得夸贊的事情。為何景太祖竟會恨成那樣、要他去死呢"

                李正書語態從容,娓娓道來,很善于啟發聽者的思考。一一思,實在是有一種時光賦予的魅力。

                "我們應該注意到。在《史刀鑿海》卷一的部分,司馬衡記有一筆,曰‘太祖鎮妖,分而化之,聚而殲之,七年逐虎,九年退柴胤。’"

                姜望當然記得這一段,背是背得滾瓜爛熟了,但的確想不到它跟景太子射龍狐有什么關系。

                李正書十分耐心地道:"萬妖之門構筑于上古時代,徹底隔絕了妖族返回現世的希望,實在是人皇的無上功業。但萬妖之門后的廝殺,卻是從未中止。妖族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反攻現世。

                萬妖之門不是說立起來就可高枕無憂,需要有人不斷地維護、加固。

                一真時代的覆滅,宣告近古時代結束。

                景太祖立天京城于萬妖之門上,由此建立景國,號為天子守國門,一度有人皇之望。

                他也的確在萬妖之門后,建立了不凡的功勛。

                萬妖之門后,是另外一個廣袤的世界,對我們來說,現在還有太多的未知和危險存在。當然最大的危險始終是妖族。

                人族大軍和妖族在那里廝殺,跨越中古、近古,一至于如今,從未停歇。

                《史刀鑿海》所載‘七年逐虎’,是說景太祖用七年的時間,驅逐了當時盤踞在戰場最前線的虎族,大大推進了人族在萬妖之門后的陣線,為人族大軍贏得了更多的戰略空間。

                而柴胤乃犬族第一強者,景太祖用九年的時間擊退了他。

                這處記載的重點,在于景太祖對待妖族的政略……在于這個‘分而化之’。

                景太子射龍狐的年代,狐族就是景太祖分化妖族的主要目標,龍狐則是當時最有名的狐族強者。"

                姜望有些恍然了。

                李正書繼續道:"這件事表面上的原因,是龍狐乃萬妖之門后景國正在爭取的妖族強者。景太子魯莽的行為,毀掉了景國分化妖族的努力。所以景太祖‘以為不詳’。"

                姜望若有所思:"非不詳也,是不智"

                李正書又道:"但在當時的形勢里,分化妖族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關于那個年代的妖族形勢,很多史料都有記錄。龍狐是一個貪得無厭的角色,索求無度,根本沒有誠意。不然景太子射殺它,也不會引得軍中歡呼‘永壽’這件事情在史刀鑿海里沒有記載,景史不聞,楚史里卻是有記載的。"

                他說著,順便就背了一段:"伯庸射龍狐,乃得軍心,山呼永壽。"

                "原是如此!"姜望恍然大悟:"短短一段文字,不意有如此波瀾!"

                李正書微笑道:"能于青史留名者,自然都有壯闊一生。"

                伯庸即是那位射殺龍狐之景太子的名字。

                一般來說,只有敬賀天子,才會用到"永壽"一詞。

                軍中歡呼"永壽",既不合禮,又顯得伯庸有收攏軍心之嫌疑,實在太過僭越。

                如此說來。

                景太祖以不詳之名,逐殺伯庸,恐怕還是天家爭權那一回事。

                景國史書對此當然要有所避諱,楚國史書則完全不會替景國遮掩。

                而司馬衡之所以在《史刀鑿海》里并不收錄此事,大約是對楚史記載的景國歷史并不能夠完全信任……

                讀個史書真是復雜!

                姜望覺得比什么觀自在耳之類的道術修行,可難太多了。

                李正書旁征博引,信手拈來,真大儒也!

                不愧是青崖書院大儒……嗯青崖書院

                姜望莫名有一種不妙的預感。

                果然聽到李正書又道:"但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景太祖早有廢后之意!"

                他那俊逸非凡的臉上,表情無辜得緊。好像在說,你自己腦子不夠用,忽左忽右,可不能怨我。

                他微笑道:"我只說一件事,當時的皇后,乃是大羅山出身。之后立的皇后,卻是玉京山出身。"

                在整個"教導"的過程中,姜望的觀點完全是隨波濤起伏,跟著李正書的講述不斷游走,七上八下,頻頻轉彎。每每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接著就發現自己并不知道……直到最后,其人才忽以真相宣告!

                倒不是說有什么壞心思,但這惡趣味,也是太有青崖書院的感覺了……

                真夠無聊的!

                而由此推及……齊天子故意問這樣一個復雜得讓人頭炸的問題,哪里是什么仁慈天子分明有意看我姜某人出丑!

                但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頭

                姜爵爺也只能配合地疑惑道:"事涉道門三脈的斗爭關乎景國皇室和道門三大圣地之間的暗涌"

                李正書笑了笑:"你如果讀完了景略,那你應該知道。景太祖之太子,先立長子伯庸,伯庸之后立商華,商華之后立子昭。但最后等到景太祖退位修行,繼承大位的,是符仁。所謂景文帝。"

                他說到這里就打住,自然是不太方便細說,同時也不必再細說了。

                姜望若有所思。

                若有所思了一陣,道:"我實在糊涂!"

                他對齊天子道:"陛下您也看到了,姜望實在不是讀書的材料!我認得那些字,但它們湊在一起,我便難得明白。"

                對他急于擺脫讀書枷鎖的小心思,齊天子只回以漫不經心的眼神:"你去楚國之前,朕跟你說過的話,你可記得"

                姜望道:"臣自不敢忘!"

                "自己說吧。背了多少了"

                "臣,背了一些……"

                "一些"

                "約有三分之一。"

                "約有"

                姜望斬釘截鐵:"確有三分之一!"

                "玉郎君,你來替朕抽查,就抽查前一百卷的內容。"天子隨口說罷,又問道:"時間可夠"

                李正書含笑回道:"朝議還早。"

                齊天子于是一揮手,懶散之中,也真有山河獨斷、定鼎千秋的氣勢:"開始吧!"

                這一章寫完,人禿了。 赤心巡天更新,第一百七十二章 是年三月,太子射龍狐免費閱讀。.

                hh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